在一段糟糕的人际关系中,对方的相处或表现方式破坏了我们的安全感与连结感。他们的行事作风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与需求,导致这段关系非常脆弱。这时就得面对一个重要但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就算对方能够改变,但我们有权利提出要求吗?如果改变牵涉到关键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型态,自己就难免会怀疑,究竟可以要求对方改变多少?
在一段糟糕的人际关系中,对方的相处或表现方式破坏了我们的安全感与连结感。他们的行事作风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与需求,导致这段关系非常脆弱。这时就得面对一个重要但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就算对方能够改变,但我们有权利提出要求吗?如果改变牵涉到关键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型态,自己就难免会怀疑,究竟可以要求对方改变多少?这些改变是否可行,对双方是否公平?要以何种方式才能达成目标,又不会破坏两人原本稳定的关系。
不论哪种情况,首先要考虑到的便是接纳。唯一的问题在于,为了延续关系,是做到接纳就好,还是得有所改变。
想建立长长久久的关系,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掌握接纳的原则,提出有效的要求,达成欲改变的目标。体会到这些过程后,你便可以开始练习宁静祷文,掌握它要传达的智慧:
近年来有心理学家提出新的理论架构,去帮助我们达成个人与人际关系的成长,它称为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接纳疗法奠基于佛教的教诲「如实正观」,它是自我成长、追求幸福的必要条件。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必艰苦地对抗差异,而是在尝试改变前,设法接纳它。
接纳的相反态度就是拒绝。批评对方的感受是错的,认定事物的实际样貌不应如此,并且要求改变,便是处于拒绝心态。态度转为接纳后,就能接受,已发生的事情无法回头,接着去决定我们的下一步。你感到害怕和恐惧,认定它是坏事或错的。你拒绝流露恐惧的心情,试着想躲开它,这些策略通常不会奏效。
接纳不代表要容忍无礼的行为,或是态度变消极。它只是意味着,无论你是否想改变现实情况,都不需要过度反应或是严加批评。接纳不等于容忍,那也是一种拒绝态度,因为你决定与它共存,内心却不断在抱怨。
接纳是一种选择,有意识地决定不批评现况,也不会对眼前事物抱过度的期望。否认现状,就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问题归咎于外在环境,进而带来更多问题,包括沮丧与人际冲突。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唯有停止否认现实,才能开始周全地做出选择,采取积极作为。
关系要改变,接纳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原因有几点,抱持着接纳态度,有助于分辨清楚,真正需要改变的事情有哪些。有时,面对令人困恼的现实状况,只要勇于接受,就会发现,事实上它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改变。你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实验看看,允许自己去接纳原本希望有所改变的事态。想像一下,自己与这件事情一起共存于世界。现实也许不尽理想,但至少让人感到自在,产生安全感与连结感。
举例来说,你已成年的儿子是个户外玩家。你经常感到生气,因为他的种种行为让你时时刻刻都要担心。你试图要他改变,尤其现在他有了孩子,应该负起当爸爸的责任。但他认为你保护过度了;他从未严重受伤,也知道如何照顾自己。
某个周末过后他来拜访你。前两天他才与好友们沿着陡峭山路骑乘越野车。他常在拜访你之前去骑车,因为你家就在那座山附近。你可以说声哈啰,试着对他微笑、拥抱他。看到他上门,你应该感到开心,不必像往常一样大发雷霆。因为你已经理解到,自己应该抛弃成见与批评,不用再告诉他要如何生活。
这时你应该自豪,原来这一切并不难,你能够接受不尽理想的现状。
要求对方改变前,必须先接纳现状。因为对方若没有感受到被接纳,一定会拒绝改变。有时他就算有改变的意愿,但只要感到不被接纳,就会刻意采取反抗的态度,依然故我。尤其如果我们提出的要求跟道德有关,对方就会更加抵抗。无论他是否有说出口,但心里一定觉得:「既然你如此谴责我,那我就更不想改变。」
要求对方改变的同时,让他带有罪恶感,这种作法既不尊重人也没有效果。事实上,那只会增强对方的防御心,更不愿意跨出改变的步伐。每个人都需要获得接纳,也应该以本有的样貌获得认同。体认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即便彼此的差异之处让你无法产生安全感与连结感,所以选择不继续与他维持关系。
在要求改变之前也一定要先练习接纳,这样才能展现我们的同情心与尊重态度。即便你知道自己不喜欢彼此的差异处,但认清现实、接纳差异的存在,可让你提出改变的要求时,不会夹带着批评之意。这时你所表达的是:
在改变的过程中,接纳能够让彼此都更坦然面对。
最后再提醒,要求对方改变前,一定要先能接纳对方。有时,光是接纳便足以带来我们所期待的改变。人们不再感到被批评,通常才比较愿意做出改变。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