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陈淑芬图片来源/DeathOverDinner’FB资料来源/ThriveGlobal、NextAvenue、TheAtlantic、DeathOverDinners、WashintonUniversity在美国,一项名为「死亡晚餐」的运动正在展开。它源起于行动倡议者迈克?赫布(MichaelHebb)和学者史考特?麦克林(Scott
编译/陈淑芬 图片来源/DeathOverDinner’FB 资料来源/Thrive Global、Next Avenue、The Atlantic、Death Over Dinners、Washinton University
在美国,一项名为「死亡晚餐」的运动正在展开。它源起于行动倡议者迈克?赫布(Michael Hebb)和学者史考特?麦克林(Scott Macklin)在华盛顿大学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名为「让我们共享晚餐,聊聊死亡」。课如其名,正是要大家打破禁忌,轻松谈论自己对临终的想像、恐惧与期待。
死亡晚餐的构想,源自于赫布一次旅途中在火车上和2位医生的谈话。在闲聊中,他得知75%的美国人想在家里善终,却只有25% 的人能如愿。这样的落差让他意识到,「如何结束生命」这件事情,显然是当代美国人最需要却又最缺乏的对话主题。
有过在波特兰经营餐厅的经验,赫布认为,食物有特别的力量可以凝聚人们,餐桌更是个温暖、宽恕的场所,能包容不同的意见并存。课程结束后,赫布和他的伴侣安琪成立了推广网站,鼓励人们自由发起对话。现在,死亡晚餐已在超过20个国家举行超过1万场,更出现澳洲版、巴西版、医护人员版等针对不同地区、职业的版本。
赫布形容,这个计画是一份礼物、一次邀请,也是一套开启对话的简单工具。 「我们不了解逝者的心愿,悲伤因此难以释怀。若我们能帮助他们以自身希望的方式离开,分别也不会显得那么痛苦。」他说。
若你对这样的讨论深感兴趣,但不好意思主动发起邀约,死亡晚餐的团队列出了几个活动的参考步骤,协助你更快进入状况:
1. 决定主题
依据你最关切的议题,决定晚餐谈话的主轴。可以是为自己的老后做准备,或是讨论家人病危时的医疗决定,也可以谈谈如何陪亲友走出挚爱离世的哀伤。
2. 提出邀请
确定谈话主轴后,想想你要邀请的对象。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照护、医疗人员,都是可能的人选。你甚至可以在社群媒体上发起活动,开放陌生人参加。每个人对死亡的感受、经验都不同,你们的谈话也会因此碰撞出新的火花。
若你不确定该何开口,死亡晚餐的网站上已帮你拟好简单的说帖:「亲爱的某某你好,也许这份邀请让你感到疑惑,但我最近得知了国外一个名为『死亡晚餐』的活动,鼓励人们打破禁忌谈谈临终与后事。若你和其他朋友愿意加入这次晚餐,将是我的荣幸……」
3. 先做功课
在开始对话前,死亡晚餐的网站上有不少补充资料,包含临终照护、生命自主权、后事准备等,议题相当丰富。不过这些资料多是英文,你也可以参考文末50+关于生死议题的报导,让与会者事先阅读。不只是打开话题的引子,也让讨论更有料。
4. 表达感谢
晚餐开始,来宾陆续入座。趁上菜前可分给每位宾客一根蜡烛或一个酒杯,请他们举烛或举杯感谢一位已经过世、但令人怀念的故人。这项仪式可让大家熟悉彼此,也更自然地谈论自己曾目睹的死亡经验。
5. 轮流发言
为了让讨论更加流畅,建议事先准备一份清单,告诉大家今天打算讨论哪些主题,且每个人都要轮流发言。一些常见的讨论题目包括:
在餐桌上请记得,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于「善终」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不要批判,聆听他人。心态愈开放,愈可能在讨论过程中有所收获。
知识,是破除恐惧最好的方法。我们对死亡的认识愈深刻,也就能以更坦然的心情面对生命的终点。
死亡晚餐的网站上,一位参与者以「彻底坦率的几个钟头」形容她对死亡晚餐的感想。餐桌上,她和母亲、母亲的同事、亲戚同桌聊天。每个人都谈了挚爱离世时的挣扎与自己走出哀伤的方法。也有人分享如何陪伴侣走过临终阶段,或者照顾生病的父母时发生了哪些趣事。与会者以美食暖胃,故事暖心,「我好像多了好几个导师,愿意和我讨论人生最艰难的议题。」她写道。
身为死亡晚餐的创办人,赫布在40岁那年甚至更进一步地举办了「模拟丧礼」。他躺进棺材中,邀请40多位亲友、女儿齐聚一堂。每个人轮流分享他们和赫布之间的故事、与对他的看法,而他本人就躺在棺材中聆听。他希望藉由这样的仪式,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并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死亡,将之当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讨论死亡,我们在谈的其实是如何活着。」他说。讨论死亡,给我们一个机会对人生下半场的医疗与财务做更完整的规划。吊念亡者,让我们纾解哀伤,凝聚家人朋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再一次认识生命的价值。沉重的事轻松谈,找个愉快的晚餐时间,和你爱的人一起聊聊生死大事!
在邀请家人、朋友前来「死亡晚餐」时,你可以传给他们以下资料,大家一起读、一起讨论。
关于病人自主权利法
? 【法律百科】依《病主法》预立医疗决定后,要留意哪些细节才能善终?
? 愿生如火花,死如雪花:我生命中的最后一课 琼瑶专访
? 如何宁可好死也别赖活?一次搞懂1月上路《病人自主权利法》
关于善终议题
? 既然大家都想善终,拒绝延命医疗为什么难?纪录片《一念》专访
? 生命危急的必学功课 加护病房护理师:看开、尊严、面对、放手
? 居家医疗医师余尚儒:死亡不是仪器上的一条线,而是生活里的一幅画
关于安乐死
? 寻找不被痛苦折磨的权利:在荷兰,安乐死制度如何形成?
关于后事准备
? 「多死时代」来临:不怕!反而更该提早企划的快乐告别学
关于生命关怀
? 看遍无数死亡的体会 法医杨敏升:父母们,别替孩子制造更多烦恼了
■50岁后还不错!用新的方法,创造自己的理想老后■想知道更多熟龄新思维、新活动??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资讯不漏接!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