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担任临床心理师那几年,治疗过许多饱受精神问题折磨的个案。我发现,饮食失调患者背负的伤,和苦于焦虑、忧郁、人格障碍及成瘾问题的个案并没有不同。我也发现,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能打开当事人的心。所以我开始认定,要想治好饮食失调症,光靠减重或培养稳定的饮食习惯远远
我刚开始担任临床心理师那几年,治疗过许多饱受精神问题折磨的个案。我发现,饮食失调患者背负的伤,和苦于焦虑、忧郁、人格障碍及成瘾问题的个案并没有不同。我也发现,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能打开当事人的心。所以我开始认定,要想治好饮食失调症,光靠减重或培养稳定的饮食习惯远远不够。
有些人虽然发现自己有焦虑、忧郁和饮食失调的症状,却也十分困惑。他们向家庭医师或专业医疗人士求助后,得到的诊断往往是「一切正常」,或是「身体失调状况并没有严重到必须就医」。这样的遭遇我非常可以体会:痛苦无法得到旁人的认可或理解时,我们就会开始相信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和我谈过的亲友与同事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心中都有所谓的「批判之声」,而我自己也不例外。
受批判之声所影响,许多人认为自己是问题根源,不配获得帮助。这股声音是由恐惧与羞耻感所引发,会使人自我孤立,藏匿自己的许多面向,并认定真实的模样如果曝光,肯定不会得到接纳。所以,我们往往无法在他人面前展现真正的自己,也因而感到空虚又寂寞。
多数人的批判之声都出现在童年时期,并随着从外界接收到的讯息及累积下来的经历逐渐成形,让你在面对现实世界时自我保护,并建构出一套核心思维,帮助你适应生长环境。
批判之声会强化某些行为与想法,使人拼命地想得到爱,为此养成不断适应、改变的习惯,最后反而忘了自己的需求。譬如,有的人会说:「我爸不关心我、也不爱我,所以我在学业上必须很努力,交出他认可的好成绩,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他的赞许。」
以这个例子而言,批判之声的核心思维如下:
辨识出这股声音后,我们可能会很痛苦,但知是行之始,接着你才能得到力量。
以自身经验而言,我不仅发现人生决策被批判之声宰制,也惊觉自己竟然在恶性行为模式中受困了那么久,除了拒我爱的人于千里之外,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追求不健康的关系。这样的醒悟带给我莫大的冲击,也让我了解到,要想改变,必须从内在做起。
每个人听见的批判之声会有些许不同,但经过层层分解后,基本的调性差异不大。此外,自我批判的念头都会连带产生相应的自我伤害行为。
譬如:
它企图达成以下这些目的:
如果你心中涌现这些情绪,请先退一步,然后答应自己,往后会以关怀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的所有经历,并下定决心,继续挖掘真实的自己。
相反地,人的心里也有「鼓励之声」。它会发自善意地出言安抚,或鼓励你向外界求助。有些人喜欢把它想像成智慧女神或心灵导师在说话,当时感觉不对或需要改变时,会指引你的方向。
听见批判之声时,我会请案主们好好想想,鼓励之声会如何回应,通常大家都很快就说「不知道」。我会再接着问:「你都怎么安慰受苦的朋友?」这时,他们都会突然文思泉涌,短短一分钟内就想出许多善良又体贴的回应。
想培养出鼓励之声,这是个很好的起点:
渐渐地,你会越来越能分辨批判之声与鼓励之声。一开始会有点辛苦,但相信我,之后会越来越容易。质疑内心的羞耻感,看重自己的目标,把不想要的一切抛在脑后,才能得到力量。
我知道,各位可能压根儿不相信心态和感受是可以改变的,但请相信我,你一定办得到,毕竟你并不是生来就对自己抱持负面的观感与想法。请把这趟旅程当做契机,借此唤醒并挖掘出你对自己的同理心。
而越熟悉批判之声、越了解自己做决策时背后的负面动力,就更能依据鼓励之声来做决定。要想达成这项目标,第一步就是要和鼓励之声建立连结。
这样做不仅能削弱那股声音的力量,也能展开复原之旅,逐步找回人生的主控权。
复原之旅充满挑战,曲折的路途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促使你反思,继续成长、前进。有时你状况不错,隔天却马上陷入困境,但这时,仍必须勇往直前,通过层层关卡。这是疗伤之路上必经的试炼。
在此我要提醒各位,疗伤的路途很漫长,所以在进度上请别太苛求。一段时间过后,你才会开始察觉并深度感受到自己所历经的转变。起初的变化会显得微不足道,但长期累积下来,终究能带来巨大的蜕变。
多想想,自己在复原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而不要太在意你得到了什么。渐渐地,你会发现努力都有回报,心境也会变得快乐又平静。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