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起度过青春岁月的同窗好友,在进入熟龄阶段之后,往往让人更感珍惜!没有职场上的竞争心机、或是柴米油盐的现实压力,有的是对于未来抱有憧憬和想像的美好时光。一群复兴商工的老同学们,在步入熟年之际重新聚首,不只重温年少回忆,他们更成为在人生中相互扶持的伙伴
其中,一起度过青春岁月的同窗好友,在进入熟龄阶段之后,往往让人更感珍惜!没有职场上的竞争心机、或是柴米油盐的现实压力,有的是对于未来抱有憧憬和想像的美好时光。
一群复兴商工的老同学们,在步入熟年之际重新聚首,不只重温年少回忆,他们更成为在人生中相互扶持的伙伴,有着不输给真正家人的紧密连结和默契。
采访当天午后,在陈素菁和同学小美一起开设的餐酒馆中,陆陆续续来了几个同学,彼此热络的招呼、闲聊起近况,让小小的店里顿时热闹温暖起来。
陈素菁说,「会想开这家店,除了想说以后退休了,还可以和好姊妹在一起做点事情不怕无聊,同学想聚聚、或只是想喝杯酒,也随时有地方可去。」简直就像日剧里,谁有烦恼想聊天就固定到某家店集合的青春场景。
和陈素菁一起经营餐酒馆的小美,和法籍先生两人婚后定居法国多年。年岁渐长,小美还是怀念台湾的生活,也喜欢好友一起作伴的感觉,于是决定带着老公回到台湾,和陈素菁合伙开了这家小店。店里一道法式咸派就是小美的拿手好菜,有着浓郁喷香的家常好滋味。
有着大姐头性格的陈素菁,在同学群中经常担任起而号召的那个角色。她在宗教机构担任平面设计师,经常被同事开玩笑说:妳如果去负责募款,效果一定很好!
从5年前组织一场跨班际的大型同学会,陈素菁就这样把同学们一个拉一个地找了回来,老同学之间不只有聊不完的回忆,更建立起关照彼此的互助网路。
↑同学会每年都会固定安排大家一起旅行,在出游中培养好感情。
「其实一开始只是偶然聊起,就想到当年那些一起赶作品熬夜的同学,现在不知道在做什么?」当时一届有10班,她多方探听之下,在每个班级找出一个连络人再各自串联,最后来了近300人,连老师和校长都到场了。
↑同学们一起举办二手跳蚤市场,将所得捐款给公益团体。
这次同学会之后,陈素菁觉得,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多人,或许可以在单纯的聚会之外,多做一些什么?除了每年固定安排聚会、小旅行之外,同学们也会号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像过去他们就曾发起为万华街友送便当、或是举办二手市集为导盲犬募款等。
陈素菁也说,这些活动都不是硬性要求大家加入,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参与,虽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总是为社会尽一份心力。
同学会的力量不只回馈于社会,甚至真正发挥了像是家人一般的支援。陈素菁回忆,曾有一个男同学老婆要生产时人正好在国外,讯息一传出来,几个同学马上到医院轮流帮忙照顾。
「像我和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是好到彼此的家人、甚至下一代的孩子之间都认识,万一哪天彼此需要帮忙,都可能多一个援手。」陈素菁笑说:除了家人,只背得起来几个老同学的手机号码!
↑装满美术制图工具,当年在学校必备的手提包,同学会特别制作迷你版纪念。
「可能学艺术的人,感情都比较丰富吧!」陈素菁认为,同学间的好感情除了来自长久相处而来的累积,当年在学校大家一起完成作业、熬夜画图的许多日子,或许也培养了革命情感和不言而喻的默契。 「当时的累和辛苦,现在想起来都变成有趣的回忆。」
过去曾和陈素菁一起开店的巧宛也说,自己当年曾面对照护长辈的庞大压力,身心几乎承受不住,幸好在同学的陪伴之下熬过难关。已是过来人的她,经常鼓励同学在家人之外一定要有可以喘息的人际空间,无论是情感支持或资讯交流,都可能是一个救命索。
和陈素菁同届不同班的王庆,就是在大型同学会中被「捞回来」的成员之一,虽说是老同学,却也是新朋友。
他觉得在刚出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对参加同学会往往有抗拒感,「因为无形中会有比较彼此成就的压力」。中年之后,人生样貌大致底定,同学聚会反而变成一种新的学习。「大家背景和经历都相似,有时反而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灵感或启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王庆也说,由于大家都是美术设计科班出身,很多人在参加同学会之后,重拾起往年对于热情,投身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少同学在退休之后又开始创作、开个展,大家揪团去看展,又是一次聚会的好理由。现在开同学会,是要比谁有活力,比谁快乐!」
历久弥新的友谊,不因时光而减损,反而在人生的下半场,成为独一无二的珍贵伙伴。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