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为何该换张大餐桌?让自己尽情发懒、朋友「+1」,创造美好时光我带大了3个女儿,在她们陆续离家自立之后,我就一个人住。独居多年,我搬过几次家,但每次都会在客厅放一张大餐桌。有圆桌、有方桌,外型各式各样,只是从屋内空间的比例来说,都算满大的桌子。家里有一张大餐桌,就可以坐得舒服,即使邀请多一点客人来也没问题。一个
中年后为何该换张大餐桌?让自己尽情发懒、朋友「+1」,创造美好时光
我带大了3个女儿,在她们陆续离家自立之后,我就一个人住。独居多年,我搬过几次家,但每次都会在客厅放一张大餐桌。有圆桌、有方桌,外型各式各样,只是从屋内空间的比例来说,都算满大的桌子。
家里有一张大餐桌,就可以坐得舒服,即使邀请多一点客人来也没问题。
一个人工作时能把所有资料、文件都摊开来参考;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大筛网一字排开,或是拿出玻璃器皿、锅子等等,放在大餐桌上慢慢擦拭。总之,
我的独居生活中少不了大餐桌。
工作时想到要做其他事情,有时候却不想马上收拾桌上的东西,比方说把工作到一半的资料搁着,到餐桌的另一头吃饭。遇到这种状况,有一张大餐桌的话就不必手忙脚乱收拾了。
一群人围坐在大餐桌旁,埋头专注各自的作业,这也是在大桌子上才看得到的情景。感觉有股温馨的气氛,真棒。
如果犹豫餐桌该选圆形还是方形的话,可以用「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来决定。没有边边角角的圆桌或椭圆桌,奇妙的是当众人围坐在桌前时,很容易达成共识;而方桌、长桌能让坐在旁边的人变得更亲近,不过讨论话题时就容易分散。无论如何,我认为只要是大桌,方桌、长桌的外型都很好看。
餐桌难免让人觉得只是吃饭用的,其实我们在餐桌上度过的时光比想像中来得长。找一张大餐桌,能安稳待着,会感到心里踏实许多。
有一次,席间大家对于「吃饭」这件事讨论得很热烈。
「一群人一起吃饭真是难能可贵。」有人这么一说,另一个人随即表示:
「比起餐桌上的菜色,大伙儿一起吃饭这件事,觉得更有意思。」
接着又一个人说 :「一起吃饭,度过美好的时光,这才是重点啊。」
「话说回来,就算懂得这道理,但最近独居的人愈来愈多。虽说大家一起吃饭比较好,实际上不容易呀。」一个过去曾经创作过许多知名广告文案的友人说。
「不过,如果一个人也好好吃饭,比方说做了很多菜,就可以邀别人『一起来帮忙吃吧!』」
我忍不住这么说。那位广告文案立刻接话:「对呀!就是『+1』的意思!」
听到「+1」这个词,在场所有人都打从心底产生共鸣,「对耶,就是『+1』。」
并不是每一顿都要跟别人一起用餐,重要的是营造出可以问问其他人「要不要一起吃饭?」的气氛。吃饭时虽然平常多半是「1」,偶尔也可以在「1」的前面上加上「+」(加入其他人)。
然而,在独居的情况下,必须稍微做点努力,否则不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要是放任懒散下去,很快就会觉得和他人交流「好麻烦喔!」因此,重点在于自己要主动不时努力营造出这样的环境。
这一天,是在我一声「午餐包在我身上!」之下临时起意。呼朋引伴下竟然聚集了将近20人,非常愉快。
要实践「+1」,不要只是等待,而是要自己积极主动出击。
固然想跟大家分享即使像我这样独居、也能好好吃饭的方式。不过,追根究底,还是要有「+1」的观念,鼓起勇气、主动制造和其他人一起享用美食的机会。大家都有丰富多彩的餐桌,就能随时呼朋引伴共享。
谢谢友人,让我学到「+1」这么棒的说法。
招待宾客来家中时,我不会刻意去多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事实上,包括义大利在内,欧洲各地有很多独居的老太太。即使是平常宁静的住家,到了星期日的中午就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大概是从以前就有的习惯,一大家子必定会在此时聚集,围坐在餐桌前热闹地吃吃喝喝。
厨房里由老奶奶坐镇,指挥着第二代、第三代的妈妈和女儿做菜。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漫长人生的经验与智慧传承给年轻的一辈。
这样的感觉好棒啊!日本要是也这样就好了。如果跟家人住得远、不容易常碰面,找一群朋友来家里聚餐也不错呀!
在这种场合,待客时无须走豪华或时髦路线,不用刻意做表面工夫。与其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能愉快地畅谈。要知道餐点只是放松心情的配角,重要的是众人齐聚一堂,吃吃喝喝,共享愉快的时光。一回神来发现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就是一场成功的聚会。
不用装模作样的聚会,有助于加深人际关系。即使平常各自因为工作的关系分开生活,刻意聚集大伙儿「一起吃顿饭」,就是独居人士活力的泉源。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