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约对方不正面回答,邀约不回复

没回别人讯息或邀约,心理会有负担?潘月琪:结交「希望你变得更好」的朋友去年冬天,我特地回新竹一趟,跟多年不见的大学前辈小聚,多数人尊称他「守仁老师」,我称呼他「严大哥」。早在20多年前,严大哥便致力推广生命教育,创办了「希望园区读书会」,也曾在台北、高雄、新竹等地举办过超过50场次的「读书会导引人培训班」及超过1千场次的公益读书会,更以社会企业的模式,推广与落

邀约对方不正面回答,邀约不回复

没回别人讯息或邀约,心理会有负担?潘月琪:结交「希望你变得更好」的朋友

去年冬天,我特地回新竹一趟,跟多年不见的大学前辈小聚,多数人尊称他「守仁老师」,我称呼他「严大哥」。

早在20多年前,严大哥便致力推广生命教育,创办了「希望园区读书会」,也曾在台北、高雄、新竹等地举办过超过50场次的「读书会导引人培训班」及超过1千场次的公益读书会,更以社会企业的模式,推广与落实生命教育的志业,是台湾推动生命教育和社会企业的典范先驱。曾任科技业高阶主管的他,转战企业讲师也成果斐然,还曾被《管理杂志》推荐为全球500华语企管讲师。

聚会那天,竹北风和日丽,我们隔着小方桌,倚着落地窗,喝着很有耶诞气氛的烤苹果风味拿铁,身心暖洋洋的,舒服交流这些年的人生体会和教学经验。

我们聊到「时间运用」这话题,尤其面对各方邀约该如何做取舍?我先分享自己的状况,我很享受与人交谈,自从当了讲师与出书,希望从我身上获得一些解答指引的人更多了,每次见面或脸书私讯,我都承载着诸多提问和互动的期待,对于这样的信任,我心怀感谢但身为一个长年独自打拼的自由工作者,需要处理的事情多如繁星。

随意列举就有研发课程、设计简报、撰写行销文案、阅读、看影视作品、整理工作照片、数位资料备份、维护社群平台、回覆网友及学员读者的提问、各种进修;还有体能锻炼、散步、静心冥想、料理、整理家务、与好友交流、出席社交聚会、欣赏艺文展演、陪伴家人等等。

待办事项永远像是眼巴巴等你喂食的爱犬,独处沉淀的内在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偏偏任何讯息或邀约没有回覆,我都会记挂着,常常怀有内疚感。

听完我的苦恼,严大哥分享自己的取舍准则:「我会判断对方想谈的话题以及那场活动是不是符合我的人生最终目标。只要心里有这项基础,要跟谁聚会、想参加什么活动,就可以很快下决定。对于陌生的邀访而说要谈合作的人,我会建议他先来参加我的课程或公益讲座,先让他了解我。」

「那我能跟严大哥喝咖啡,真是太荣幸了。」我开玩笑说。

道别前,我衷心表示对这次聚会的感动,受益匪浅。严大哥温暖回应:「那是因为妳听得懂,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到这样的生命阶段,也不是每个人会有这些兴趣和体悟,所以我跟妳聊得也很尽兴,我会继续期待妳接下来的发展,还有下一本书。」

回到家不久,手机铃声响起,收到严大哥传来聊天时提到的一些书单,还有几段推荐我看的影片连结,并送给我一段话:

「我们的生命能量就像一条条充满不同感质(qualia)的丝线,在因缘俱足时,透过生命故事的对话,交织出值得回忆的绚丽图像。上溯空性之道是智慧之道,下及万有之道是慈悲之道,祝福月琪学妹智慧慈悲兼顾,在法界之中活出妳独特的生命芬芳。」

很幸运走到人生这个阶段,能与这么一位有理念也懂方法的「生命教练」重逢请益。 《易经》有句名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趣相近的人事物,会互相回应,自然应和。 《医道同源》作者蔡璧名教授则如此解释:「你在意什么,就会去珍惜跟你价值观相近、声气得以相通的人。 」

不同的人生阶段,会带给你感动和启发的人事物会产生变化,先校准自己的生命目标,就能在交谈对象的取舍上,有更清楚明快的决断,才不会虚耗有限的时间与心力

当然很多时候,要取舍并不那么容易,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位朋友,且称她为Ada。

我和Ada是多年老友,奇妙的是,个性风趣聪慧、人缘极佳的她,在亲密关系上很容易陷入一种循环,一开始很快跟某个对象燃起激情,相处之后,很快演变成互相折磨伤害,终于忍痛分手,接着又继续藕断丝连好长一段时间,最后自我厌恶。而每个阶段的感情变化,她会跟我们的共同好友Bella巨细靡遗分享。

基于多年情谊,我跟Bella每次都耐心聆听,给予回应,我们都懂得,无论快乐悲伤,友谊的情感支持十分重要,但倘若倾吐的密度和浓度已经超出对方可接受的范围,则会对他人造成困扰与负担。

维系情谊的挑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很难刚好同步,所以找到符合每个阶段的相处之道格外重要。前些日子,当Ada表示想好好梳理自己的生命经验,包括童年及婚姻遭遇的伤痛阴影,我终于承认,触及过往生命较深沉的创伤经验,光靠友谊的安慰是不够的,我们诚恳建议Ada寻求专业协助,并提供几位心理师名单供她参考。

庆幸我们这么做,过了几周,Ada很高兴分享:「我开始进行心理咨商了,第一次咨询结束后,觉得内心清明好多。」在心理师专业引导下,曾经「卡住」的一些问题,她看得更清楚了,后来她又进行了几次咨询,每次都有新进展。

「咨商费用不便宜,我先做几次,再看看后续吧!」有孩子要抚养的Ada,还是很心疼这笔支出。

很多人会选择把钱花在购物享乐来逃避伤痛,或抓住愿意包容他的亲友,重复差不多的故事叙述。这么做可以舒缓一时情绪,却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术业有专攻,专家的引导对谈,可以协助找出问题症结,付出的时间与金钱绝对值得。

暂时拒绝当情绪「树洞」,朋友可能会感觉受伤,但就长远来看,反而挽救了友谊无止境需索朋友的耐心与时间,终究会成为被对方判断取舍交谈对象中,那个被舍弃的选择,我们都不乐见这种情况发生

除了寻求专业协助,我也很推荐独自旅行和撰写日记。独自旅行有大量跟自己对话的机会,换个时空遇到的人与事件,会制造更多「顿悟」的机率。而透过撰写日记与自己对话的益处不消多说,可以梳理脑海中的盘根错节,挖掘深藏内心的情绪油井,相信很多人都曾受惠。

有时,必须残忍一点,暂停对方一来信倾诉,便给予安慰的惯性反应。反覆倾倒同样的困扰和痛苦,代表沉痾积习已深,尚未找到问题所在,你花费许多时间聆听及回应对方的情绪需求同时,也拖延了实践自己生命目标的脚步,因为你没有足够时间照顾自己

每隔一段日子,不少人会删除脸书上很少互动或价值观悬殊太大的朋友,此一举措也是取舍在社群媒体上的交谈对象。如果你被「unfriend」的频率很高,不妨省思一下原因是出在哪里。若只有少数人对你这样做,可能对方跟你的生命目标、理念、价值观有了颇大的歧异,或你在脸书上呈现出来的生活样态和工作成就,让他觉得刺眼。

通常有这样的变化,回顾彼此曾有的互动,以及稍微了解对方的近况,多半可以知晓原因。伤感难免,继续把自己过好,勤勤擦拭内心之镜,走着走着,沿途会有适合的新伙伴加入,继续陪你看人间细水长流。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乔登.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在《生存的十二条法则》(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书中提出十二条面对浊世与混乱生活、架构更有意义的生命架构法,其中第三条生存法则是:「结交希望你变得更好的朋友这也是协助我们校准生命目标,取舍交谈对象的极佳建议,特别补充在本文之末,提供你我做参考。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