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愈多代表愈受重视?心理师:留下对的人就好有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教会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许是背叛、正直、付出、勇敢等,当事件落幕后,他们也就会离开或淡出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关系的汰换与切割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会在心里头住进太多人,造成我们的负担。就像一间房子,东西只进不出,堆积如山的杂
关系愈多代表愈受重视?心理师:留下对的人就好
有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教会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许是背叛、正直、付出、勇敢等,当事件落幕后,他们也就会离开或淡出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关系的汰换与切割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会在心里头住进太多人,造成我们的负担。就像一间房子,东西只进不出,堆积如山的杂物将会瘫痪主人的生活。
当我们背负太多期待,承担太多责任,就很容易卡在关系里,无法动弹。那些会伤害你的关系,其实都是在你心里生了根的人,他们制造出来的关系肿瘤也会特别的大。割舍,并不是决裂,而是了解到如果不适度地切割,生命的养分就无法得到最适当的发挥,整个人会愈活愈虚弱、衰败。
现代女性的生活充满着为难与矛盾,要巧妙平衡家庭与工作、自我与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皖因为婆婆年纪愈来愈大,必须和先生重新检视老人家的照护问题。此时,她所面临的「他人期待」有2个,表面上是先生希望把母亲接来同住,但底层隐含的是她要不要接受社会对一个好媳妇的要求,牺牲事业,承担侍奉公婆,代替先生尽孝道的责任?
可她的「自我认同」,却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的专业、一段融洽的婚姻关系。更重要的事情是,她对于老年生活的观念,是有尊严的活着,而不是被动的消耗生命。
很显然,时间所带来的立场差异,造成她和先生的剧烈争执。但她没有选择忍耐,屈服于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因为她很清楚照护工作绝非一两天,而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要参与这场战争,她和先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准备与资源,才可能打赢?
审慎评估后,她知道自己和先生并没有能力因应这个重大的变动,与其勉强彼此,埋下日后争执的种子,倒不如坦诚以对,接受自己的有限。因此,她选择割舍,割舍掉了别人的期待,好好地与先生沟通,获得先生的支持与认同。
切割必然会带来许多疼痛。小皖必定会遭遇许多奚落和质疑,但她明白这是迈向完整,必须付出的代价。忍耐看似是一条比较简单的路,但后头等待她的却是无尽的黑洞,到最后不仅夫妻的感情被消磨殆尽,婆婆的身心也不一定比较健康快乐。两相权衡之后,她选择积极面对,不为了一时的和谐,放弃自己的认同。
过程中,小皖花最多力气的,不是说服旁人接受她的观点,而是让先生明白成全不是放弃,别人的快乐,不一定都需要自己给,陪着伴侣处理心中的恐惧,于是先生才能真正切断不合理的信念(送家人去安养院就是遗弃),成为一个成熟、能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照着社会的框架而活。最后整个家庭变得更幸福相爱,避免分崩离析。
媳妇该不该以夫家为重?儿子需不需要完全承担年迈父母的照顾责任,牺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品质?这些问题反映出集体主义的典型思想。
在东方社会里,做为一个人,我们必须总是把他人的期待摆在自己之前,努力保持关系的和谐与紧密,不能够太过主张个人的需要,否则就是一个自私、不懂礼数和感恩的人。
因此,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心理空间一直是拥挤杂乱的,里头充斥着道德、礼教、习俗等,许许多多束缚与框架。我们必须很努力撑大心理的家,塞进许多角色,努力和每一个人都维持好关系,压抑个人的状态和特质,无法坦然的面对拒绝。
当「让一让」、「退一下」、「忍一忍」,变成一整个社会处理冲突的潜规则时,你就会习惯性的压缩自我认同,好装进他人的期待,忘记要留一点余地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绪,疼惜自己的委屈、争取应有的权益。
这种「关系愈多愈好,代表你愈被欢迎和重视」的思维,如同社会上所弥漫的「拥有」(have)的风气。商人想方设法拍广告,说服你掏钱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身为消费者,也很尽责的赚钱,好有能力去购买更多的物品,借以寻求生活的富足与快乐。
可是随着文明的进步,新世代已经渐渐了解到,拥有不必然会带来满足,甚至会制造更多的浪费和挥霍。人们开始不再需要透过物质来让自己感觉愉悦,明白真正的快乐来自精神层次上的自由。学习定期整理房子、丢弃无用的杂物,并谨慎考虑什么东西该带回家,什么不应该。面对心理的家,我们能不能也开始练习从加法变减法的态度呢?
如果我们还是抱持着关系愈多愈好,期待自己必须跟任何人都处得来,借此获得认同与肯定,害怕让人失望,担心拒绝会被讨厌,难道不是另一种「购物狂」和「囤积病」?只是项目从「物品」换成是「关系」罢了!而那些无法扔掉东西时的喃喃自语:「丢了,好可惜」、「说不定哪一天用得上」,和割舍不了关系时的小声音:「都相处这么多年了,他也不全是这么坏」、「说不定他哪一天会改」,竟也是如此相似。
过往的教育,花了许多力气教会我们建立关系,却很少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割舍、放手,舍去不需要的累赘,去对的地方找答案,而非待在让自己委屈的地方哭,才能建构出自己理想的关系,不让纠缠的人际问题让自己痛苦万分。佐佐木典士的书《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中,作者在事业和感情遇到低谷时,透过丢东西,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看见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最后他的家里几乎到了空无一物的程度,但他依然活得很快乐。
面对关系,你不一定要效法他的做法,把关系丢得那么彻底,但我们可以从中撷取他的精神,去思考生命中哪些关系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想要?藉由学会清理心理空间,只承担自己负荷得了的关系,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人的意志力和心理空间是有限的,无法将所爱的人全都容纳进去。我们得在生命不同阶段,保持清理的习惯,将那些已经恶化成肿瘤的关系切割出去,留下能带给我们真正成长和满足的人,不再透过拥有众多关系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清理心理空间,看似排拒、无情,可这么做才能和你真正想要好好连结的人在一起。唯有你勇敢地将关系中造成你痛苦的包袱切割掉,你想要的幸福才会来到。同时,专注在获得而非失去,我们才有力量做出行动。
(本文摘自杨嘉玲著,《我决定,生活里只留下对的人:动手处理消耗你的人, 摆脱烦杂忙的互动,过你想要的理想人生》,采实文化出版)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