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爱」太多是负担,对别人、自己都是关于爱,老子讲得不算太少。譬如「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十章)王安石是一个能干的有天下抱负的人,他注《老子》,对此的解释是:「爱民者,以不爱爱之乃长;治国者,以不治治之乃长。唯其不爱而爱,不治而治,故曰无为。」(容肇祖辑《王安石老子注辑本》)这是从爱造成的结果来
《老子》:「爱」太多是负担,对别人、自己都是
关于爱,老子讲得不算太少。譬如「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十章)王安石是一个能干的有天下抱负的人,他注《老子》,对此的解释是:「爱民者,以不爱爱之乃长;治国者,以不治治之乃长。唯其不爱而爱,不治而治,故曰无为。」(容肇祖辑《王安石老子注辑本》)这是从爱造成的结果来说的。所谓多爱多败,因为你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你计划经济,你天下一盘棋,必定击沉了天下人的创造热情,并使之倍感失败和压抑。有不能成事者,还进而养成了事事依赖公家的愉佚与惰性。是所谓爱民,适足以害民。故与其如此爱,真不如不爱。
而从施爱者的角度来说,在做到「自知不自见」的同时,老子又要求他们能「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即在知所能与不能并不自显其能的同时,持身严谨,清心寡欲,而不是自尚高贵,感觉良好。因为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过分放大自我,最终必然会招人厌弃,落一个不能自爱的骂名。
可要做到「自爱不自贵」谈何容易。究其原因,老子一针见血,在「有身」。他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贵大患若身」?同章中他有展开性的说明:「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的意思是人既有此身,爱之贵之自是应当,但这一切须循自然之理以应物,而不是放纵私欲以害物,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而不是自私其身,贪恋权位。若能做到这种不自私其身,那人又能有什么祸患呢?这里,他所说的「无身」,很可以为上述「自爱不自贵」作一注脚。如此,能够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知道珍重一己生命并施及天下苍生之命,老子认为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了。能够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知道不能以一己之欲覆盖天下人之所欲,也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了。这就是此章末所谓「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意思。
上面的话,更像是讲给圣人侯王听的,但老子也有对一般人的爱的箴言,那就是「甚爱必大费」。过于爱一个东西,必定会让人有很大的耗费。这个东西是什么?老子没有明说。历代注家多有揣测,有说指名,有说指利,也有说是指色。其实,天底下能引人欲念的东西何止这些?占着权位能免费吃大餐吗?喝着美酒能免单是吗?
古玩字画是吗?香车宝马、名邸豪宅是吗?或许,对一些有特殊癖好的人来说,还有许多欲念,非人所能悉知。可天底下这么多好东西是你一人可以爱得过来的?为了爱已经有的那些东西,你已经很累了。再以已有的东西为资本,去索爱更多的东西,你能避免不胜其累的辛苦吗?所以,还是苏辙《道德真经注》说得好啊,「爱之甚,则凡可以求之者无所不为,能无费乎?」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