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假我」道别!所谓自尊,是「自我尊重」

和「假我」道别!所谓自尊,是「自我尊重」文廷低着头,把整张脸遮了起来。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就像是陷入当时的情绪一样。我突然想起上一次会谈结束时,她问我「你看到我有什么感觉」的事情。本来觉得那只是个形式上的问题,但现在想想,那个问题其实代表她的个性。

和「假我」道别!所谓自尊,是「自我尊重」

和「假我」道別!所謂自尊,是「自我尊重」 | 一流人| 遠見雜誌

文廷低着头,把整张脸遮了起来。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就像是陷入当时的情绪一样。我突然想起上一次会谈结束时,她问我「你看到我有什么感觉」的事情。本来觉得那只是个形式上的问题,但现在想想,那个问题其实代表她的个性。对她来说,人们怎么看自己、怎么评价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每一个案子结束后,要接受不特定多数的评价,对她来说是很大的压力。从这点来看,确实能够理解她下意识拖延工作进度的原因。因为成品出来后,要接受某种形式的评价,听到负面评价时肯定会很难过。很多人都和文廷有类似的遭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受到相同的痛苦。那究竟为什么只有她会这么在意评价,甚至因为这些评价而受伤?

受他人评价所苦的人,内心通常都认为自己不值得受到尊重。为了反驳这样的想法,这类的人会不断渴求正面评价,我们通常形容这种情况叫「自尊低落」。会不会外表看起来开朗乐观的文廷,内心其实受到自尊低落的问题所苦呢?一想到她在黑暗的凌晨,面对着发光的笔记型电脑萤幕,反覆阅读自己受称赞的部分,就让我觉得很难过。文廷自己也知道,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但她还是无法停止这种行为,那一刻,她迫切地想要找出自己具有价值的证据。

文廷深深叹了口气,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件事情我第一次跟别人说,周遭亲友都觉得我是个很酷的人,我也希望自己看起来不受拘束。但现在有点……觉得这样的自己很丢脸。要是他们知道这样的我,会说什么呢?要是他们知道其实我对每一个评语都很敏感,而且每次都会因此受伤……」

认为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的一面会开始讨厌自己,这是因为认为真正的自己没有被爱的价值。有这种心理机制的人,通常会把真实的自己严密地藏起来,创造出一个别人会喜欢的「假的自己」。假的自己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文廷所建立的虚假形象,是「不在乎他人目光,很酷的人」。

我冷静地说:

「因为妳今天鼓起勇气说了这番话,所以现在我能够稍微了解妳的问题了。我想,妳创作到一半一直去做别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妳害怕案子结束之后看到别人的评价。妳觉得呢?」

文廷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点头,而且眼角微微泛红。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别人怎么看待妳的作品、妳这个人,而是妳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吧?」

「你的意思是说,我必须要知道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吗?」

「对,如果妳对自己太严苛、太扭曲,那就要立刻纠正这种想法,只要知道妳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好。要马上找到原因可能不太容易,而且那也可能是妳不想面对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看看。」

文廷关上诊疗室的门,她转身离开的背影,看起来比以前更加无力。现在文廷心里感受到的,是吐露真实心声之后的畅快,还是在身为医师的我面前,无法保持自己酷酷形象的自责呢?

近来我们的生活中常听到「自尊」这两个字,这是自我尊重的缩写。所谓的自我尊重,意思就是认为自己具有值得受到尊重的价值。我们通常相信,他人的评价与认同会决定我们的自尊。所以总是认为外表、学历、职业、财力等外在条件较为出色的人,自尊一定也比较高。这句话并非完全错误。毕竟和一般人相比,外在条件出色的人比较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身边有一些会对你说「你好酷」「你很厉害」的人,确实对自尊有正面的影响。

但决定自尊高低的,其实是自己。

问题在于自己用什么角度看待自己。自尊低落的人,会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也因此不断寻找反驳这个想法的证据。希望从别人的话、表情、手势当中,找出「你其实是个不错的人」这样的讯息,对跟自己有关的评价也会特别敏感,这可以说是一种为了降低心理上的痛苦,到处寻求止痛药的方法。

但真正触动雷达的,其实是完全相反的讯息。因为「我不够好」这个想法已经在心中扎根,所以会用比实际情况更加负面的态度,去解读对方释出的讯号。即使获得好评也无法坦然接受,甚至误会其中隐藏着其他的意图。即便千辛万苦接收到正面讯号,效果也不持久。由于对自己的负面想法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外界来的正面讯号也只能暂时压抑这种心情,最后还是会继续去寻找下一个对自己说「你没有不好」的人,让人不断渴求他人的称赞与关注,陷入认同中毒的状态。

陷入认同中毒状态的人,会呈现两种面貌:第一种是夸耀自己能力。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会将成果夸大,连小事都拿出来炫耀,让别人感到很不自在的人?这种行为就是建立在下意识认为如果不这么做,别人就不会认同自己的恐惧上。

这种人就像是在用全身呐喊:「你看,我绝对不是个不好的人,快点称赞我。」

另一种则是让自己配合对方,变成对方想要的样子。这类型的人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营造出他人喜欢的形象。也因为这样,这样的人通常被认为很亲切、很善良、很有魅力。

精神分析学家唐诺.温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将这种压抑自己真实情感,努力让自己配合周遭情况的状态命名为「假我」。这时产生的情绪压抑,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他们都会在不知道自己真实情绪的情况之下,将周遭人士的情绪表现、对情绪的要求当成是自己的来接受。文廷的假我就是「不在乎他人目光的淡然」。每个人都有一个程度不同的假我,问题是这样的假我会逐渐吞噬真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这么一来,人会渐渐被内心缺乏些什么的不满足、认为自己很虚假的空虚感所困扰。透过假我接受他人关心之后,文廷便无法脱下那张面具。要营造出与真实心声正好相反的形象,那会让人感到多么惭愧?或许因为难以承受这样的情绪,所以就连羞愧感都被压抑在潜意识当中。

现在该做的事情,就是让文廷知道她看待自己的态度已经变形,并且深入探索这种想法究竟从何而来,做好和「假我」道别的准备。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