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遇上挫折,关键是如何在低潮中,重新起身?人的一生总是充满挑战,不论我们多么努力尝试、多么真诚地追寻、多么努力成为善良的人,生活总是会不时丢来一记变化球,偶尔还会猛力抽掉脚底的毯子,让人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没有人能从这种情况脱身。身为人类
我们都会遇上挫折,关键是如何在低潮中,重新起身?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挑战,不论我们多么努力尝试、多么真诚地追寻、多么努力成为善良的人,生活总是会不时丢来一记变化球,偶尔还会猛力抽掉脚底的毯子,让人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没有人能从这种情况脱身。身为人类,我们不免遇到碰撞和瘀伤、灾难与危机,好人也会有坏运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高低起伏。
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坏事,但是,我们能改变回应的方式,这就是本书的宗旨。
灾难就像一把刀,握住刀柄可以为你所用,抓住刀刃会割破手。 ─詹姆士.路威尔(James Russell Lowell), 《文学论文集》(Literary Essays)
最重要的就是在困难甚至是严重意外发生时,我们有力量与应变能力选择回应的方式。这样的能力需要练习,也需要觉察力,而且,其实我们天生就拥有这种能力。本章将会为你画出清楚的地图,教你如何训练大脑,以越臻成熟的有效方式应付人生挑战。不仅如此,还能了解大脑里的这些改变如何发生,进一步让大脑更知变通。
我们在遇到车祸、重病、离婚、失去孩子等来自外界的问题与压力,或是当帮助他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巨变时,大都会先着手改变「外在」情况来化解危机,这样做很正常,我们甚至在面对内心的负面情绪(像是觉得自己有够笨或想得不够全面性等等),我们通常还是会把焦点放在修改「外在」的问题,来让内心好受一点。
当然,培养生活技能、创造资源与提高智慧来处理问题很重要,但是,当外在状态无法改变时,就要学习让内心好受,这是心理韧性或挫折复原力的重点。但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与回应的方式、对于压力的想法、看待处理方式,以及对于事件的记忆,却是由内心的感受下决定。解读与回应困难的能力会决定我们在过程中能否坚毅地面对,以及在解决困难之后是否还能重新向前进。
抗压能力的程度,可以清楚地从以下三种资源判断。第一,外界可用资源的多寡, 特别是社群的支持。第二,抗压堡垒有多厚实,包括个人的心理资源,像是智商、教育程度和人格特质等。第三,面对压力的应变策略。其中又以第三种最为重要,它可以决定压力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而且这是我们可以自己控制的资源。 ─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最佳体验心理学》(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心流》的座右铭因此可以称为「如何回应问题,就是问题的所在。」在此向我在德州重点启发中心(Momentous Institute)的同事波瑞兹(Frankie Perez)深深鞠躬致敬,谢谢他讲出这么发人深省的一句话。
问题发生时,能否够灵活应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看法(态度)和回应(行为)。也许外在的压力看不到尽头,也许内心的负面想法永无止境地不断涌现。面对压力时,唯有改变看法(态度),改变回应压力与内心思绪的方式(行为),才能强化挫折复原力,变得更加坚强有韧性。
试试看把焦点从「刚刚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转移到「我现在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就可以感受到改变态度与行为的强大力量。
该死!我怎么会打破这么重要的盘子!还碎了满地。惨了,这是姑姑送我的毕业礼物。唉,我得打电话跟姑姑道歉,虽然很难过,但也许下周我可以再买一个特别的盘子,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探望姑姑。
换车子的变速器要花三千美元!好贵呀。不过……幸好可以修好,车子也至少还可以再跑个五年,今年就少一次假期吧,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医生说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这个坏消息真让我难熬,但是,知道问题总比什么都不知情好,至少我可以知道接下来要如何治疗。
练习的重点在于当我们改变态度与行为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能改变事情的走向,这是很大的认知转变。
刺激与反应之间其实是有空间的,这是我们选择如何回应的转圜空间,我们的反应就是我们的成长与自由权。人类最终的自由,就是选择以什么态度面对眼前情况。 ─奥地利心理医师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
这样的转变就是如何从「可怜的我」跳脱,成为「很有力量的我」。这是从僵固的心态转为成长的心态,这让心灵活化、愿意学习。我们可以针对现在正处理或曾经处理过的事情,改变内在想法。提升心理韧性包括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坚强、有能力学习如何应变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本文节录自:《心理韧性:重建挫折复原力的132个强效练习大全》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