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班克斯第一次顿悟,是和周末讲座的同学一块健行时发生的。他俩在争论谁比较缺乏安全感,这时朋友说:「你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席德,你只是认为自己缺乏安全感。」不知怎地,那将近四十年前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启发他
据说班克斯第一次顿悟,是和周末讲座的同学一块健行时发生的。他俩在争论谁比较缺乏安全感,这时朋友说: 「你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席德,你只是认为自己缺乏安全感。」不知怎地,那将近四十年前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启发他产生诸多领悟,看出心智、意识与思想的本质,并促成了由内到外的革命。
这种转变并非靠着外力介入,而是我们的意识层次改变所带来的结果。
多数人初次经历暂时的意识层次转变,是在坠入爱河的时刻。突然间,世界似乎无比美好,我们兴致大发,想吟诗作画或创造些什么,来传达内在的美好感受。
若我们以为这些感觉是因为他人所引发的,这么一来,之后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本的意识层次。然而,那些感觉并非来自外在,而是本我的一部分。若能看出这基本事实,意识的转变就会恒常持久,也能从新层次来看待事物。这种转变会透过顿悟出现,也就是发自内心的深层见解。
顿悟就是你发现「原来如此!」的美好时刻,这时我们会以崭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人生或生命本身。这就是大家常说「灵光乍现的时刻」,我们会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让事情不再像先前那么僵化和可怕。就算需要做些什么,也不需要额外的争辩或意志力就能完成。
在这美好的转变时刻,我们会在踏破铁鞋之后,找到看待事物的崭新方式,忽然「打通任督二脉」。这不是智识上突然了解某个概念,而是发生在比较幽微的层次,就像我们知道某个笑话应该好笑,但能不能抓到笑点又是另一回事。事情很简单:顿悟会改变世界。
遗憾的是,需要顿悟才能蜕变,让我有点沮丧。我当然在人生有过美好的顿悟,不需被迫突破,或向「顿悟仙子」祈祷(怪的是,这似乎比被迫突破好一点点,即使我很确定没有「顿悟仙子」这种东西)。不过,我还是觉得一年能得到一两次美好顿悟,已是奢求。
正因如此,我初次对「顿悟」有所领悟时,感到万分庆幸:
所谓「顿悟」,其实是??一种新想法。
在明白这一点之后,局面整个改观,因为我时时可以有新的想法。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神秘过程,只是「思想」的本质。我们的思想时时变动,对原有情况有崭新的想法很自然,且随时可能发生。
这些「新思想」当中,最具影响力的似乎是从个人资料库以外的某处浮现,含有我们目前知识之外的资讯与智慧。这些新想法是心智的自然智能,而我们在体验到这智能时,会视为是常理和与生俱来的智慧。
这让我们能以两种简单的心智/灵性等式,写下「奇迹公式」:
心智+思想+意识=现实
心智+新思想+意识=新现实
这等式把「第二步骤」解释得更清楚了。如果把「奇迹发生」,替换成「内心浮现新思想」,就得到一条更可靠、实用与可预测的公式:
第一步:探讨人生中什么是真实的,而不是寻找什么最有用。
第二步:看到更多真理之后,就会体验到更多新思想,领悟将如淘淘河水,开始流动。
第三步:等到领悟够深刻,就会为人生带来转变。外在没有变化,但内在的一切都不同了。我们会经历意识层次的垂直大跃进,对于活在世上的原有方式产生新观点。
对于关注幸福感的人(或关注地球福祉的人),这条奇迹公式让我们来到分水岭。我们可以选择控制之途,企图思考、做出行为或改变世界来追求快乐与幸福。平心而论,这条路有许多好处。这是光明之途,许多人走过,鲜少发现途中失去同伴。即使这些同伴在哪些事情需要改变、如何改变上与我们意见分歧,但不会质疑基本假设:我们需要改变某些事,才能得到快乐与整体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走上蜕变之路,放弃掌控一切的舒适感,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我们放弃已知世界的安全感,探索未知却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也就是奇迹发生的空间。
我有时会把控制之路与蜕变之路的差异,比喻成爬梯子和搭电梯的不同。若把一己的行为、思想与意图,视为创造改变的主要动力,就会坚持攀登这永无止境的意识梯子,今天爬10阶,明天又滑下8阶。
不过,当我们看出意识本身是最大的转变动力,就只要踏进领悟的电梯,便能来到未知领域,探询人生的秘密。我们虽然未掌控时机,但每回感知之门打开,我们就会走出电梯,来到更高楼,以更清晰的崭新视野看待人生。
电梯会往上,当然有时也会往下。不过我们一旦得到领悟,从更高楼层看待世界之后,就不会再忘怀。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