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有机会走进iKala执行长程世嘉的办公室,会发现他的座位几乎被成堆的书籍塞满,一点也不像科技人的办公室,反而像是学校教授的研究室。唯一可以提供线索的,大概只有藏在角落的游戏机及漫画,偷偷泄漏了这位创业家的童心。程世嘉,毕业于史丹佛大学电脑科学研究所,曾在美国Google工
若你有机会走进iKala执行长程世嘉的办公室,会发现他的座位几乎被成堆的书籍塞满,一点也不像科技人的办公室,反而像是学校教授的研究室。唯一可以提供线索的,大概只有藏在角落的游戏机及漫画,偷偷泄漏了这位创业家的童心。
程世嘉,毕业于史丹佛大学电脑科学研究所,曾在美国Google工作,更是Google元老级成员,协助开发了台港澳地区的Google Map大众运输功能、Android等重要系统。
年仅38岁的程世嘉,目前是iKala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他花了七年时间带领iKala从最早的线上KTV服务,转型为今日的AI行销科技公司,更一跃成为Google Cloud全球第二大的合作伙伴,以及Facebook行销解决方案结盟的唯一企业。
有趣的是,有别于印象中马不停蹄、事必躬亲的新创创业家,程世嘉身上却散发着非常不一样的特质。
在成功的事业背后,程世嘉并不因创业而牺牲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都会在5点左右下班陪伴女儿,每周与老婆外出运动三次,甚至还会留给自己专属的「漫画时间」,跑到书店搜刮刚出刊的漫画。这些都是他维持生活平衡的方式,「到了我们这个阶段,就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仪式,如果你始终都没有这个仪式,代表你一直处在高压状态下,久了一定会生病。」
甚至,程世嘉还计画要在两年内,也就是40岁时,就从公司的第一线退下,把时间留给自己最爱的阅读以及写作。这一切听起来都太过梦幻,早早从职场退休,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规划,究竟程世嘉是怎么安排他的人生蓝图?
程世嘉有一个人生决策的方法论,就是专注在「最长远」的事情上。这是什么意思?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多半是「时势造英雄」,只要抓住长期趋势,就能稳定耕耘。他分享,自己当年念书时要选择研究领域,AI恰好是一个具潜力的技术,虽然十多年前、2005年时市场对AI仍然相当陌生,甚至毕业后很难找工作,现在却证明了他精准的眼光。
「我的哲学观是与时俱进,世界上能够反抗时代潮流的人其实不多,所以时常抱持开放态度、保持好奇心很重要。」程世嘉认为,好奇心能让人不断在问题中得到新知识,提供对未来发展的资讯。因此直到现在,当程世嘉碰到不同领域的新朋友时,都会请教他们:「在你的领域中目前最困难、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自己时时保持在学习状态中,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确认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程世嘉已经取得了在Google工作的黄金饭碗,却要放弃一切、冒险创业?殊不知,他的真心话是:「不要创业,因为创业的成功机率几乎是0。」
程世嘉自认是一个「不会暴走」的人,虽然那时他跟所有新创家一样,怀抱着想要改变世界的冲动而创业,但他并非全无思考就冲动行事。 「我那时候想,如果真的这次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就回去上班,」他笑说,「Google就是我的灯塔。」
对他来说,任何冒险的底线都是「不要做具有毁灭性影响的决定」。他不建议新创家孤注一掷,尤其不要贷款借钱投入创业,因为那个风险是无法承受的,甚至会连带影响到身边的人。 「我做决定会问自己:会不会有毁灭性的打击?会,就不要做。你唯一能承受的风险,是计算过的风险。」
就连理财上程世嘉也是抱持着一样的态度,虽然才38岁,但他与老婆早已预先规划好自己的退休养老金和孩子的教育基金,甚至孩子未来想要创业的老本,程世嘉夫妻都已准备妥当。 「我的个性是不懂的东西就不碰,投资习惯比较保守,倾向储蓄险、定存,甚至是买黄金这种比较不会贬值的稳定型资产,我投资绝对不会追求高风险、高报酬。」
程世嘉大方分享自己的理财观,「如果你长期、稳定地投资,一定可以慢慢累积财产,重点是不要有跟风的心态。」无论是事业经营或是生活规划,他的原则都是「大胆做决定,但绝对不躁进。」
与一般30岁世代一样,程世嘉也面临着三明治族的问题: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跟工作,但他为什么没有被这三个压力源压垮?
许多年轻世代,常会以为把生活安排的非常忙碌就是所谓的成功,仿佛愈忙就代表自己愈有价值。但在程世嘉身上,你会发现另一种更为从容自在的成功,让他能将创业、家庭与兴趣同时兼顾。而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倾力打造了一个能够自主运转的企业文化,培养出虽然自由、却能当责的员工,让他不必事必躬亲,公司甚至还能成为人生中重要的支持系统,更是自我实现的场域。
他认为,打造iKala自由负责的企业文化,是他做过最正确的事情,让他可以随时从工作中抽身,去照顾到人生中的其他层面。但是,这也不代表就完全不过问公司大小事,而是透过科技辅助,用最便捷方式远端处理,而他就能陪伴在重要的人身边。
例如,他每天都会在5点左右下班,花时间陪伴女儿,或是带父母亲去公园散步、晒晒太阳。虽然程世嘉常是抱着笔电一起去公园,时不时要回个信息或email,但他认为,「陪伴是无可取代的,对家人,不是要给多少钱,或买什么东西给他们,而是你『出现』更重要。」
至于退休后的生活要做些什么?程世嘉的回答也非常有趣,软体工程师出身的他,向往40岁退休后能尽情地看书、写作,并且期许能将自己的经验以coach(教练)的方式传承下去,「赋能」给更多的人。
这个愿望的雏形,来自于程世嘉的父亲。程世嘉的父亲程文龙白手起家,在银行业工作了30年,退休后成立了创投公司,虽然投资常惨赔,甚至少数几间公司成功挂牌了,也往往是守着不出场,只为支持辛苦创业的人。他的父亲没有因创投而赚到什么钱,却相当得意自己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照顾了很多家庭,坚信这是一份助人的志业。
看着父亲的身影,对程世嘉的人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影响了他对真正成功的定义。
「成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给出了多少。」程世嘉曾在脸书上以这句话为主题写了一篇文章,感谢父亲就是自己的明灯,为他做了最好的身教,并且也期许自己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中,尽可能的提供资源,用经验提携下一代,而不是让工作吞没了人生的全部,这是他看着父亲的背影,为自己所许下的人生愿望。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