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赶快拿联络簿给阿公,」退休满周年的江大华,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签孙子的幼儿园联络簿。只见他熟练地滑出漂亮的英文签名,尽显担任外商主管几十年来练就的钢笔功力,当时每天等他批示的公文,总是堆满桌。现在的他,还真是想念那个名片上印着「
「弟弟,赶快拿联络簿给阿公,」退休满周年的江大华,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签孙子的幼儿园联络簿。
只见他熟练地滑出漂亮的英文签名,尽显担任外商主管几十年来练就的钢笔功力,当时每天等他批示的公文,总是堆满桌。
现在的他,还真是想念那个名片上印着「执行长」的自己。退休后得到过去梦寐以求的假期,但人生,好像也提早打烊。
更令他焦虑的是妻子看他的眼光,他记得明明是闪着崇拜的,怎么不一样了……。
这样的情节熟悉吗﹖江大华的「退休症候群」,每天都在全世界各角落上演。许多熟龄族就像日本电影《退而不休》中的主角壮介,人生走味、活得尴尬,忍不住感叹:「退休其实是生前告别式吧!」
告别式?还没呢!
根据我国内政部统计,2018年国人平均寿命约80.7岁,平均退休年龄却只约61岁,等于告别职场之后,还要再活上20年,是足以让一个小婴儿长成大人的漫长时光。
所以,何不换个角度看人生﹖
「人生有限公司,没有一天能请假~」如同流行乐天团「五月天」在〈人生有限公司〉的歌词,将人生视为一家有限公司,请假都不行了,那根本也没有「退休」这回事。
如果生命是一家「人生有限公司」(LIFE INC.),你,当然就是自己的执行长。
1999年,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就在其著作《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中说过,「知识工作者必须有效做自己的人生执行长!」但现在不只是知识工作者,每位有愿景的人都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公司。
只是,每一个人生公司所拥有的条件都不同,该如何订立营运目标与成长愿景﹖
「最幸福的事,就是拥有一个均衡的人生!」近年倡议跨界职能、有「斜杠教练」之称的职涯专家洪雪珍,建议360度评估人生八个面向:健康、家庭、爱情、朋友、生活、成长、财富与工作,尽可能在八个面向中取得平衡。
然而,平衡谈何容易。她观察,人生公司常如一般企业陷入迷思,一味追求获利极大化,忽略了员工成长、客户关系与品牌形象的经营,最后导致企业无法稳健成长。同样地,一般人受限于生活压力,往往过于重视工作。
这可能导致永远的遗憾。
一位澳洲部落客兼创作人布朗妮.维尔(Bronnie Ware),曾担任多年安宁病房看护,她访谈18位濒死病人,发现人们临终前提到最多次的五个后悔,就包括「我希望自己没有那么努力工作。」
其他四个则是「我希望有勇气活出自我,而非别人眼中的我。」「我希望曾有勇气表达感受。」「我希望和朋友保持联络。」「我希望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检视这份「遗憾清单」,是不是觉得讽刺﹖
人们花了大把时间追逐钱财、名声、文凭、豪宅、跑车与梦幻职涯,但到头来,这些东西根本没那么重要。多数人最终追求的,甚至晚年耿耿于怀的,其实关乎人生意义、自我价值。
每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当然不会相同。洪雪珍观察,在人生落幕之前,最能令人感到满足的,通常就这八个字:「帮助别人、改变世界。」
愿景听来很远大,但各个人生阶段的优先项目可能不一样。
「『小公司』要先活下去,持续成长变成『大公司』,才能迈向『伟大的公司』!」中国信托银行个金营运总处总处长杨淑惠比喻,人的一生就像一家企业,一开始在草创时期当然先拼命赚钱、累积财富。
等到公司具备规模了,会进一步照顾到股东、员工、客户、社区等利害关系人的权益,最后全面性地实践企业社会责任(CSR)。
人也是这样。年轻时拼经济,中年时养家庭,同步照应父母、小孩与亲友的需求;等到孩子大了、自己步入熟龄阶段,特别想要回馈社会,为人生划下有意义的圆满句点。
SWOT分析〉量身订做人生计画
那么,如何订定有效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与执行计画﹖不妨试着将企业界常用的「SWOT分析模型」套用在自己的人生公司。
所谓SWOT,指的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前两者是检视自身实力,分析所拥有的优、劣势;后两者则是评估外部环境变化,以掌握机会、因应威胁。
套用SWOT模型,有三大步骤。首先,设定明确目标;第二,条列出相应的SWOT项目,全盘分析;最后,拟定执行计画。
以30岁的阿明来说,如果设定目标是退休后可享财富自由,就应该先评估自己还能工作几年、退休金缺口多大。以此设定投资年限、投入本金与投资报酬率。
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理事长王俪玲分析,阿明的最大优势是年轻,距离退休至少还有20多年,但劣势却是薪水偏低,没有太多投资本钱。
阿明的外部机会则包括政府制度上提供的劳退自提机制,可享税赋优惠、保证收益。此外,近年吹起退休理财风潮,退休投资商品陆续出炉,坊间也有如「好享退」「好日子」「乐退GO」等专属退休投资平台,他也可以运用。
但是阿明最大的威胁,正是七年内可能破产的劳保,一旦发生,后果就是退休时,阿明将领不到足额年金。
王俪玲建议,综合上述SWOT分析,阿明的行动策略可以掌握制度给予的机会,每月劳退自提薪资6%。在投资上,阿明可选择较为积极的商品,例如股票型基金,来放大投资报酬。虽然此类商品风险较大,但阿明还有20年才退休,因此可透过定期定额投资来摊平风险,并滚出时间复利。
根据中信金的财管团队试算,假设退休后每月生活所需是4万元,预计65岁退休、余命20年。那么,在劳保年金每月给付约1万7000元、投资报酬率5%的前提下,现在30岁的阿明每月只需投资近4000元。但,阿明若到45岁才开始投资,每月投入的金额就要大约1万元。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的威力大于原子弹!」及早投资,能让时间复利帮你圆梦。
前东吴大学金融科技开发中心执行长蔡宗荣指出,近年兴起手机上就能做的智能理财,投资门槛较低,有的甚至号称铜板投资、只要10元就能入门,是「青贫族」可以善用的理财平台。
四大特质〉赢家剧本:渴望、信念、行动、意志
人生公司找到目标与行动策略,接下来就是如何执行、让公司持续走对的路。这正是执行长的主要任务。
什么样的执行长可以成为人生赢家﹖长销书《要赢,没有秘密》两位作者卜凯莉、刘维萍,曾是多个全球500大企业老板的人生管理教练,数十年来接触各国精英。她们指出人生赢家通常具备四个条件:热切的渴望、坚定的信念、有效的行动、钢铁般的意志。
也就是,先要有达成目标的旺盛企图心,处在逆境也能有坚定的信仰与心念。
达阵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走得快,而是用有效的方法确认是否走对路﹖能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清除横阻于途的石头﹖
然而,洪雪珍观察,人在遇到逆境时,就像进入暗不见光的隧道,脚下颠簸、心里忐忑,受不了煎熬的人,干脆举旗投降。
这样的人生多乏力、多无聊!如果可以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你会把故事写得平淡无奇﹖还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则传奇﹖
她建议,大家先问问自己「想活出什么样的故事﹖」甚至,假想有一天记者来采访,会为你的人生公司下什么标题、什么关键字。这些字眼,将定义你的人生价值。
而一个故事会好看,就在于主角明明遭受百般打击、遍体鳞伤,但最后竟然峰回路转,有了快乐结局。
洪雪珍自己就是这样活下来的。工作迈入第三个十年的她,每十年就转换一次跑道,跨足新闻、行销与人力资源等领域,看来很吃得开。
但她坦言,每次转换都是「被人推下去悬崖」,摔趴在地的当下,觉得委屈无人比。
事后回想却满怀感恩。因为若没有人推她离开舒适圈,她也不会逼自己找到突围的能量,变得更强大。
但,很强,不一定会成功,尤其对一个执行长而言。 「执行长的任务不是做事,而是感召别人帮你做事!」洪雪珍说,要懂得找对的人帮你「抬轿」,正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选三哲学〉每天轮流专注三件事 生活更有品质
重点是,如何感召﹖ 「用心,不要只是用理!」洪雪珍前半生拼的是硬实力,明明很努力,却怯于表达自己。就连好不容易出了书,因为自觉口才不好,要求出版社只能办三场签书会。
一直到有一次一个读者专程来看她,说她的人生理念让他很感动。洪雪珍当下才恍然大悟,真正与听众产生「共振效应」的,不是她用脑准备的数字与趋势,而是她内心小宇宙,爆出的人生感触与价值观。
真诚,招来「铁粉」,也带来机会。
「你的人生必须更幸运、更省力。但你得给别人一个理由帮你!」她观察,一个有号召力的执行长,通常都很会说故事、脚步坚定,才能组成一队愿意追随打拼的团队。
在人生公司中,这个团队可能包括你的伴侣、家人、亲友、同事、主管,以及银行理专、职涯与管理顾问等外部专家。
但愈是亲密的队友,关系愈难经营。人生公司拥有的三大情感资产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但就像存折一样,平常没有存、没累积,想用的时候就没得领。
问题是,关系得花时间来经营,时间还得分给工作、健康、兴趣等项目,而人一天只有24小时啊!
来看看脸书(Facebook)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姊姊兰蒂.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怎么搞定她的「超载人生」。
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又是个创业家,被扣上「杰出女性」头衔的祖克柏常被问及如何维持工作、家庭的平衡。
但她坦言,根本没有「完美平衡」这种事,因为若什么都想做,就什么都做不好。
她于是提出一个「选三哲学」,将人生分为五个面向:工作、睡眠、家庭、运动与朋友,每天只选三个面向。她不常选睡眠,但不是不睡觉,而是睡得比较少。运动则是指广义的健康行为,例如吃蔬食。而朋友则泛指所有与社交有关的好玩事。
「我每天只能做好三件事。但我不后悔,因为明天我又能选另外三件事。」祖克柏是这样做的,如果今天选的是工作、家庭与运动,她就会早点起床、拉长工作时间,晚上回家享受亲子阅读时光,然后睡前可能进行深呼吸式的压力解放。
「选三哲学」提出后,被全球财经媒体与社群疯转,显见所有职场人士都有平衡人生的难题。
祖克柏提醒,选三哲学的重点在于不贪心,如果每天都能专注做好三件事,那长期下来,就能兼顾人生各个面向,而且每项都能有一定品质。
其实,这个概念很类似理财规划上的「多目标并进法」。
杨淑惠表示,很多人觉得一个阶段只够做一个理财规划,于是30世代专注于财富累积,40世代只想到子女教育金,却忘记退休、医疗与传承等中长期的资产配置。
「等到年纪大需要时,已没机会赚取长期报酬,很多保险也买不到了,」她建议,各阶段的理财重心可以不同,但尽可能及早启动各面向财务规划,只需定期花一些时间来检视与调整。
第二成长曲线〉保持活力 每三到五年学一个新能力
许多老板期待自家企业,是一条往上走的斜线,营收、获利、规模都不断成长。然而,人生公司的营运,却注定是一条高低起伏、躺着的S曲线。
因为,人的寿命有限。人生公司的营运必须同步贴合个人生命周期,以及外部时势的变化,有时挑战甚至比一般企业来得大。
7月底的一份世代调查,指出了青壮世代的「职场早衰」现象。
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林宗弘等学者横跨25年数据与社会变迁研究,发现1977年后出生的世代,在30多岁就已达收入的高峰,这辈子不会赚更多。所谓「高峰」,也不过是平均不到4.5万的每月所得。
此外,交叉比对各世代的年龄与所得数据,发现所得高峰原本一代比一代高,但1977年之后出生者,开始赚的比上一代少。
赚得少却活得久,让长寿风险更加严峻,这现象并非独有。事实上,全球都吹起一股重返职场的「逆退休」(Reverse Retirement)风潮。
「在美国,35.5%的退休者重返职场,每五个人就有一位工作者是75岁以上,」富兰克林坦伯顿法人确定提拨(DC)资深策略师玛丽贝?葛拉芭赫(Mary Beth Glotzbach)表示,有些重拾工作的退休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有些则是为了兴趣或回馈社会。
但不管是哪一个回锅理由,都需要与时俱进的职场技能。
曾任职人力银行多年的洪雪珍指出,人生有四个阶段:成长期、成就期、成熟期,直到衰老期。一般人通常会在35岁左右迈入成就期,此时最为意气风发,一路走上坡。而后在40世代、50世代的成熟期攻上山顶,接着开始走下坡。
但她发现,近年「攻顶」的年龄愈来愈早,可能40多岁就碰到职涯天花板,面临「升不了官、加不了薪」的窘境。
「不管你是菜鸟、还是老鸟,赶快画第二条人生的成长曲线吧!」她提醒,三、五年就要学一个新能力,包括职涯、兴趣、社团等面向都该趁早预备新的人生提案。做得好就有「变现」(拿来赚钱)的可能。
然而,就像企业寻觅下一个创新引擎,过程中可能撞墙,甚至失败。
「转换跑道前,先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今年甫退休的蔡宗荣,拥有20多年金融高阶主管资历,也是FinTech专家,看来转型很快。但他也曾在跨界时摔大跤。
几年前,他受邀担任一家医疗用品新创公司的董事长,当时该公司在某项专利同步拿到美、台两地的医疗认证,觉得蓝海商机很大。没想到,最后却让他套牢了大笔资金。
他苦笑表示,如果重来,会在接董座、入股之前,先确认产品的商业化条件、行销通路、团队文化,而非只看到专利优势。
人生跨入高龄阶段的最大挑战,就是「长寿风险」。
今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就首度讨论人口老化议题,并将高龄化视为全球风险。
这世界真的老得愈来愈快!
根据OECD(亚太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统计,到了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0亿,会是2017年的两倍多。
来看现场。刚在去年,正式跨入高龄社会,但8年后的2026年,又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届时每五个人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长者。
「活得久」是挑战,但许多人其实更怕「活得空虚」。空虚、没存在感,是不是代表这家「人生公司」很失败﹖
「每个人都该为自己找到一把合适的『成功量尺』!」提出「破坏式创新」理论的企管大师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曾指出,所谓「成功」要与自身信仰的价值相呼应,才能带来内心的满足与成就感。
而一旦人生公司因寿命有限而终止,已被验证的价值文化,也能传承给其他子公司,成为一贯延续的家族品牌资产。
迈向「百年企业」的人生公司愈来愈多,要生存、要价值、要品牌,任务愈来愈复杂。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