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狗死了,你的盟友走了,你得孤独面对没有狗吠声,但让人头晕目眩的一片虚无。海德格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烦恼、忧虑以及存在问题打转,这些的确和养狗不太对味,然而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表示我们把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日常琐事和废话连篇中。以这项观察为起点,他帮助我们重新整顿现实生活的脚步,让我们找回踏实又有意义的人生;虽然
你的狗死了,你的盟友走了,你得孤独面对没有狗吠声,但让人头晕目眩的一片虚无。
海德格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烦恼、忧虑以及存在问题打转,这些的确和养狗不太对味,然而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表示我们把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日常琐事和废话连篇中。以这项观察为起点,他帮助我们重新整顿现实生活的脚步,让我们找回踏实又有意义的人生;虽然得透过像爱狗去世这种摧残人心的事件。
因为在海德格的学说中,死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使得我们可以藉由失去宠物探讨他的思想。他建议我们把悲伤变成机会,这样才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并了解人生该走向何处。不过为了此故,我们要能临死不惧。
然而,令海德格懊恼的是,一般人都以为死亡是常见的意外事故,是稀松平常的事件,没必要深入追究,反正我们终将一死,无人能够幸免。何必浪费精神在我们早晚要面临的死亡?而且我们也无能为力,倒不如关心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只要死亡是一个遥远、不确定的概念—死期在何时也不能确定,或者顶多是摇滚风套头衫上的一颗骷髅头像—死亡便很容易被撇在一旁,和我们只有远距离的关系。
人不免一死,不过这里的「人」并不特别指某人。我们继续若无其事地履行家庭、职业以及社会的责任,一如既往过得无忧无虑。不过,面对空荡荡的狗屋,这个原本对我们不痛不痒的「人」,却有了另一张脸。
死亡让撒娇和温柔也消失不见了。我们逃不过它的法眼,它给我们当头棒喝,把我们从微不足道的琐事中拉出来。这时,我们不再逃避死亡,终于能深刻体会到海德格所说的「此在」(译注:dasein,这个词在海德格的作品《存在与时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透过它,「存在」(Sein)与「时间」(Zeit)发生了根本性的关联,从而打开了理解「存在」这个古老但久已被人「遗忘」的问题「视域」(Horizont)。目前为止,这个词在海德格著作的中文译本里被译为「此在」「亲在」「定在」等等),也就是「我们的存在」。他用这个奇怪的说法,以表示我们的人格以及让我们变得独一无二的特质。
发生在我们公寓的死亡事件绝不是一场悲剧而已,它更是一个新起点,促使我们迎向更踏实的人生,而不再只是把自己淹没在千万琐事或无谓的烦恼中,被一些虚伪的约束折腾,像是米色地毯上的脚印或塑胶胡萝卜狗玩具。
依海德格之见,「此在」被切割成若干面向,其中一个面向让我们成为「为死存在」的人。这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意指我们是注定要死的个体。
不过请注意,虽然这些概念看起来不太快乐,但海德格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并不负面,他纯粹想提出死亡是人类的现实境况。
我们一味逃避死亡,用漠不关心来抹煞它的存在,但追根究柢,我们其实是在逃离自己的本性。不肯思考死亡,无异于不肯面对我们根本的焦虑,而这根本的焦虑—生命终有一天会画下休止符—却成为我们的特征。
借着爱狗离世接纳死亡,并学习思考死亡,其实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重新赋予日常生活真实的涵义。接受我们不免一死的事实,死亡也因此成为我们人生的核心。
人诞生、来到世上时,便已经垂垂老矣,离死亡不远。对人、对狗,都是这么回事。
对海德格而言,踏实的人生是自知会走向死亡并有自觉性的人生,而且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坦然接受。
知道自己会失败,并勇敢、客观地接受,将有助于我们过着殷实的日常生活,远离繁杂琐碎和鸡毛蒜皮的小事。面对忠实好友的离世,虽然让人只想蜷缩在床上,爱抚它最爱玩的刺刺球,用各种方法抚平悲伤,但我们不能屈服诱惑,拒绝接受事实。
狗狗走了,却给了我们很宝贵的机会鼓足勇气,面对残酷的失落感。
再说,把下一只狗取名为「此在」也不错嘛,不是吗?
◆ 我们一味想着无聊琐事,便失去人生的意义。
◆ 每个人都是一个「此在」,也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 体认到死亡并不可悲,反而能赋予人生意义,让人体认到及时把握生命的重要,而不是整日庸庸碌碌,把精力都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哲学家速写 马丁.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于德国梅斯基希小镇(Messkirch)出生的海德格,在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长大,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大量阅读神学书籍和亚里斯多德的作品。原本立志当一名神父,但后来因为发现宗教与哲学两相对立,两者不能并存而放弃志愿。 1916年成为哲学家埃德蒙.胡赛尔(Edmund Husserl)的个人助理,两人都热衷研究现象学(编按:对经验结构与意识结构的哲学性研究。认为每一表象都是对某物的表象,意识也总是相关于某物的意识)。海德格对胡赛尔钦佩有加,但不久后就和他分道扬镳。 1923年起担任马尔堡大学(Philipps-Universit?t Marburg)教授,作育英才,影响深远,多位学生日后成为思想大家,如汉娜.鄂兰(Hannah Arendt)、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海德格绝大多数作品都在探讨存在的真谛,是什么造就我们的存在。 1930年代是人类史上的政治黑暗期(编按:此一时期极权主义兴起,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与史达林主义、军国主义皆在世界各地崛起,影响后十年的世界动荡)不过哲学思想却大放异采。虽然当时的形上学被后世视为妖魔邪说,但也留下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就靠这本书,抵抗情绪危机《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 出版于1927年,虽然用词艰涩难懂,却堪称当代形上学的代表作。海德格展开史无前例的研究,探索存在的意义并对时间加以分析,而时间的分析可做为了解存在的工具。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