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完美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完美但却唯一

在《小王子》的故事里,有一段经典情节。当小王子发现他所深爱、努力灌溉的那朵玫瑰,并非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物种,世界上竟存在着一座花园,盛开着五千朵同样的玫瑰,此情此景让小王子内心的骄傲与意义感瞬间崩解,自己也瞬间变得平凡无奇了

在《小王子》的故事里,有一段经典情节。

当小王子发现他所深爱、努力灌溉的那朵玫瑰,并非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物种,世界上竟存在着一座花园,盛开着五千朵同样的玫瑰,此情此景让小王子内心的骄傲与意义感瞬间崩解,自己也瞬间变得平凡无奇了。

此时,狐狸告诉他:「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跟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的小男孩而已。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跟成千上万只狐狸一样的狐狸而已。可是,如果你驯服我的话,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我对你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

我不是最完美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完美但却唯一

虽然《小王子》最常被引申为对情感关系的譬喻,我却觉得,它也可以拿来探讨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曾说,幼儿在约莫五岁前是非常「自我中心」(egocentrism)的,什么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看似唯我独尊;但在进入校园后,开始产生人际间的社会比较,我们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好、没那么特别,任何一方面都有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那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或许吧!我们都是那五千朵玫瑰中的其中一朵,基因、身体组织、功能大同小异,如果你把自己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部分」去和其他人比较,肯定会失望,总有人比我好看、比我聪明。但另一方面,世界上却又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原厂设定」,如果你用「完整」的自己看待世界,你会发现,比较基准完全消失,因为太不一样了,无从比起。

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你能让自己愈来愈趋于「完整」而非追求「完美」,既拥有平凡,也拥有独一无二,如果我们能「驯服」自己的内心(这里的驯服,我的定义是花时间了解、关爱与接纳自己),你就能同时感受平凡与独一无二的美好,无需在两者间苦苦挣扎。

若你看过本书前言里,我在遭受同学霸凌、老师鄙视的故事,你就知道我曾多害怕「平凡」,所以我努力想赢、渴望杰出,想打下一片江山,我以为只有不凡的人才会被爱、被尊重,甚至被当个「人」(毕竟当时老师叫我去坐垃圾桶旁边,俨然被垃圾分类啦……)。

长大后,各种媒体平台的传播、名人的渲染,更加强了我们对于「不凡」的渴求,即便连已身为国际巨星的 Lady Gaga,都曾叙述自己在卸下华丽装扮后感到心慌,没了这个包装,我还是谁?就算真正得到大众眼中不凡的位置,内心也一样感觉平凡。

大多数人认为的平凡,也许是外表、物质、地位上的不出众,让人觉得自己不特别,如鸡肋一般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平凡的真正定义,其实是「人性的共通点」,包含我们的各种需求,例如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中提到的:生理、安全感、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也包括各种情绪,例如喜、怒、哀、厌恶、惊讶、恐惧、嫉妒等。

我不是最完美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完美但却唯一

十几年前,曾有个朋友如此形容我:「你好像一个圆,没有棱角,每个人触碰到你都会滑开,到底有谁能真正靠近你呢?」

是呀,当时的我努力将自己打点好,不去麻烦任何人,殊不知,表达需求和情绪才能帮助我与人连结,找到对频的同伴,如果过度追求「不凡」,企图成为某种「完美」的存在,反而会让人感到孤单、高处不胜寒。

你我,皆因「平凡」而相识、相连、相爱,你说,是否该好好的感恩平凡、赞叹平凡呢?

虽然前半辈子的我致力追求「独一无二」,但也有为数众多的人告诉我:「和别人不一样,好可怕。」

独一无二之处,的确有时候会把旁人吓个半死,甚至会被要求磨去棱角、配合大家,好像你只能在「独行侠」和「伪装成讨喜样子」中二选一,似乎永远不会有人了解、接纳这样的你。

如同《冰雪奇缘》(Frozen)里的艾莎公主(Elsa),她的双手与生俱来就有施展冰雪魔法的能力,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在一次失手误伤妹妹安娜(Anna)后变调。艾莎从此得戴上手套、被父母禁用这个能力,安娜则被消除关于魔法所有的记忆,一道房门彻底隔开姐妹俩,幽暗房间里的艾莎逐日消沉、郁郁寡欢。

但这样的压抑与禁止,并没有让艾莎的能力获得控制,反而让她再次面对世人时将整个国度都冰封了,被众人指责的艾莎只好逃至遥远的山顶,建造出属于自己的冰雪城堡。

我不是最完美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完美但却唯一

此时,他在主题曲 Let it go 里唱着:「藏好,不要去感觉,别让他们发现(Conceal, don’t feel, don’t let them know)」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相信你我都曾因为害怕被当成怪胎、边缘人、坏小孩,而将真实的自己冰封,这是艾莎与我们共同的命运课题——「恐惧」。

可是,艾莎如果只是逃跑,再也不回来,这部片就仅是一位青少年的情绪宣泄而已,因为妹妹不放弃与姊姊的连结,而有机会让艾莎重新思考在「独一无二」的能力,和「平凡」的亲情中取得平衡的方式。

好比新闻中常见的「犯罪者」,经常让人误以为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恶」,却忽略了缺乏爱的社会、家庭、冷漠的我们,才是真正激发他恐惧的对象。

《冰雪奇缘》教会我们,爱能消融恐惧。在我看来,「自我接纳」更能转化恐惧的能量,成为你开展魔法的力道。

是的,你我都有魔法,就像有些人擅长说故事、有些人很会收纳整理……你「原厂设定」中的魔法又是什么呢?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