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很喜欢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并不是因为他写的故事好看,而是他一直在质疑一件事:记忆是否可靠。许多人的苦痛记忆,总出于生存的原因,被削减或被遗忘了,美好的记忆也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变得支离破碎。但相比起来,好的记忆还是更容易被人接受,虽然我们都知道,一旦叙述,就会有加工的色彩。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劝告身边的朋友,请相信,没有人喜欢听你悲惨的故事,也很少会有人真正感同身受。就算听完
前段时间,我很喜欢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并不是因为他写的故事好看,而是他一直在质疑一件事:记忆是否可靠。
许多人的苦痛记忆,总出于生存的原因,被削减或被遗忘了,美好的记忆也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变得支离破碎。但相比起来,好的记忆还是更容易被人接受,虽然我们都知道,一旦叙述,就会有加工的色彩。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劝告身边的朋友,请相信,没有人喜欢听你悲惨的故事,也很少会有人真正感同身受。
就算听完了那些悲惨的故事为你感叹一会儿,接下来,人们也都会进入自己的生活,过着自己的日子。许多关于自己惨痛的、悲凉的,那些你认为有血有肉、有伤有痛的故事,在一遍又一遍陈述后,总会让你变成祥林嫂,最后让故事一文不值。
不要觉得人性太恶,其实很多时候,只不过因为别人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么厚重的故事,不知道应该用哪句话接在这厚重故事的后面。
这些年,一些读者读了我的书以后,都会在后台跟我长篇大论,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关于家庭破碎的,有关于离婚分财产的,有关于疾病死亡的,有关于生活绝望的……
一开始我经常回覆,后来我逐渐不回覆了,不是因为我高高在上,相反,我是因为太能感同身受,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回覆那些悲不自胜的叙述。
我越来越愿意回覆那些获得些成就的读者留言,那些考上研究所的,那些找到好工作的,那些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些被知名大学录取的……因为我知道,一句恭喜,就可以分享他的喜悦,一句谢谢,就能亲如家人。
我们都很难把握讲述与抱怨的边界,就好比我们谁也不知道,把自己沉重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别人是会感同身受还是会一笑而过。
但慢慢地,我们都会明白,后者一定偏多。
于是我们也会慢慢懂得,成长意味着孤独,意味着承认世界上越来越少的人懂得自己,我们更需要学会把那些故事埋在心里,浇灌滋养,直到有一天,让这些东西生根发芽。
有一天我们会明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懂自己。
我曾在最痛苦的时候写过信给许多人,我很幸运,竟然有一位老师回覆了我,至今我都很感谢,现在我把他写过的一段话分享给你:
有些话不用一直说,有些故事不用一直讲,因为有些人一直懂,有些人一直在。
不懂的人,说得越多,越容易露怯;懂的人,不用说,他都明白。
另外,这位老师还曾分享过一个理论,如果不介意,我也一并分享给你——
人越长大,越能发现除了家人,没有人应该懂你。
有一天你也会明白,没有那种一句话就能懂你的人。
之所以我们会期待「懂我的,有一个人就够了」,是因为找到那个人太难。
如果你有,恭喜你;如果没有,也要自己爱自己。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