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部分原因必然是我们热爱工作:不见得是实际的工作本身,而是随工作而来的一切。我们从工作中找到身分认同,我们做什么,就变成什么人。工作凝聚社会、团结众人、形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找到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尽管如此,渔猎时代的老祖宗并没有这样的冲动。针对喀拉哈里沙漠(Kal
不过,部分原因必然是我们热爱工作:不见得是实际的工作本身,而是随工作而来的一切。我们从工作中找到身分认同,我们做什么,就变成什么人。工作凝聚社会、团结众人、形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找到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
尽管如此,渔猎时代的老祖宗并没有这样的冲动。针对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的布希曼人(Bushmen)所做的研究显示,许多人认为史前祖先生活艰苦,勤奋不懈,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他们只有在需要工作时才工作,既不储存食物,也没什么欲望,很容易感到满足。食物不够的时候,他们只需拿起长茅,出外狩猎,所以每个星期只要工作15小时就够了,花更多时间工作根本毫无意义。有人称之为「第一个富裕社会」。不过,这里面少了一个成分:金钱。存钱比储藏食物容易多了,而且金钱可以用来换取各种东西。没有金钱作祟,我们的祖先除非必要,根本不会工作。布希曼人如果掌握金钱或其他交易方式,他们的生活可能不会那么悠闲。说不定对金钱的欲望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对我来说,在60岁以前,手边有足够的钱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习惯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有两栏:「收入」和「支出」,不断提醒我,要量入为出,不可透支。 60岁之后,孩子长大离家,房贷付清,我写的书开始大卖,还找到一种高报酬的表演艺术形式:在企业界的研讨会中发表演说。人过中年,突然之间,收入这栏的数字开始大于支出。我陷入两难!鸿运当头,我应该好好把握,还是力行自己一向鼓吹的理念,知足常乐?
有一次,《财星》杂志(Fortune)的记者来访,她很好奇我为何把每年的大型演讲次数限制在十场以内,因为当时每场演讲费高达数千英镑。她问我:「你能不能多做几场演讲? 你有没有拒绝过别人的演讲邀约?」
「有。」我说:「常有的事。这些演讲需要花太多时间旅行,我必须离家远行,同时也无法写作,所以我怎么会想接更多场演讲呢? 我目前赚的钱拿来养家和应付各种需求已经绰绰有余。」
「但是你原本可以赚得比现在多很多,你不会禁不起诱惑吗?」
「如果我不需要这么多钱的话,多出来的钱要拿来做什么?」
她想了一下,然后说:「你可以搜集东西。」
她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没错,有钱人常把多出来的财富拿来搜集各种东西:房子、游艇、艺术品,甚至搜集朋友和妻子,这些都是他们的战利品,是成功的鲜明标志。古罗马皇帝为了宣扬战果,让掳获的敌军首脑连同掠夺而来的财物珠宝在首都大街列队游行,所以现代皇帝也必须展示他们的战利品。
不过我和内人都不是收藏家,因此我们试图把知足常乐变成人生信条。还没退休前,我们每年都会盘算需要履行多少演讲或教学或写作合约,才能赚到足够的钱;所谓「足够」是指能让我们过舒适的生活。我们很快就明白,我们为足够订定的门槛愈低,就愈能自由自在的从事其他活动。可以说,穷人是幸运儿,如果你的贫穷乃出于自愿,而非不得不然的话。
凯因斯认为,人类从小被教导要工作勤奋,如果无须再为金钱需求而工作,会茫然不知所措。他看待工作的观点非常狭隘。我和许多人一样,发现无偿的志愿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远高于赚钱养家的工作。这类无偿工作包括为了慈善或公益目的而做的工作,也包括在家里做的事情:烹调食物、款待客人、照顾小孩(包括你们在内)、修理东西。我很喜欢烹饪,但整天洗洗切切之后,我知道烹饪是乐趣,也是工作。我们也提供非正式的咨商服务,任何人想跟我们谈谈他们的人生或工作,都可以到我们在伦敦的寓所,免费与我们共进早餐,我们希望能帮得上忙。我们乐在其中,就投入的时间和心力而言,这也算工作,但我们非常感恩能从中获得莫大的满足感。凯因斯太过悲观了,空下来的双手和头脑总是找得到一些可做的好事,凯因斯应该早已明白这点,因为他一生中曾做过许多有意义的无偿工作。甚至可以说,就这类工作而言,永远都嫌不够。
足够的观念不限于金钱和工作,人生的各个层面都适用。饮食方面最明显,只要饱食就有如盛宴。我们有时也会执迷于某些活动,排斥其他一切,带来的风险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机会成本,你会错失发展其他嗜好或活动的机会。有一年,我满脑子只有工作,内人告诉我,我已经变成她认识的人当中最沉闷的人。由于忽略知足常乐的原则,我不但限缩自己的人生,也差一点毁掉自己的婚姻。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