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那阵子,我对「刻骨铭心」这个成语特别有感触。总觉得爱情就像一根钉在墙上的钉子,钉得愈用力,就愈难拔出来,就算拔出来了,墙上也有个洞。科学还没办法消除记忆,我们一辈子都会受到这段感情影响。如果你觉得伤痛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慢慢消失,是你把「复原」想得太简单。时间有用的话,那还要医生做什么?任何病放着就会自己变好啦!跟外伤一样,爱情的伤也分轻重。小伤靠着身体的修复能力自愈,大伤则需要靠
失恋那阵子,我对「刻骨铭心」这个成语特别有感触。总觉得爱情就像一根钉在墙上的钉子,钉得愈用力,就愈难拔出来,就算拔出来了,墙上也有个洞。科学还没办法消除记忆,我们一辈子都会受到这段感情影响。
如果你觉得伤痛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慢慢消失,是你把「复原」想得太简单。时间有用的话,那还要医生做什么?任何病放着就会自己变好啦!
跟外伤一样,爱情的伤也分轻重。小伤靠着身体的修复能力自愈,大伤则需要靠药物,甚至手术来帮忙,手术后是否能回到原本的能力,也未可知。
即使是需要动手术或住院的伤痛、疾病,医师也不会让你在医院住到完全康复,才安排你出院。大概复原的进度落在可控制、可居家照护的阶段,就可以回家休养,甚至上班了。
况且,失恋之后,根本不需要「完全好起来」,才回复正常生活。我们正走在复原的路上,每一天,都必须为复原负起责任,如此,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好起来的。
事实上,根本没有「完全好起来」这回事。失恋之后,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渡同一条河两次,因为人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河也不是原来的那条河。」我们的下一刻都有可能跟上一刻不同。遗憾的是,虽然不同,但不一定是变成熟了,也有可能是变蠢了。
所以,我们有义务把自己引导到成长的方向。就像受伤之后,除了被动接受手术、住院,也要主动服药、遵从医嘱、参与复健。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被动的,即使是吞下一颗药物、即使是伤口自身的复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都涉及了十分复杂的过程,有数以千万计的参与者一起努力。如果说不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真正致病、杀死我们的,都是那些微小但巨大的病原体,我们也要把那些让我们康复的,微小但巨大的复原因子一个个找出来。
过去的心理治疗会用「机械观」来看待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状态就像一部机器,有什么零件坏掉了,就会让我们过得不好,我们必须修正、更新这些零件,修理完了,我们就「好了」。所以有一些心理治疗的理论,是要找出个案的「非理性信念」,要治疗师带着个案去质疑、修正这些信念,回复正常的功能。
在我自己复原的经验里,发现这是一段且战且走的过程,每天,我都跟自己妥协、跟未来妥协。失恋初期,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一晚、怎么面对明天的心情,有时候觉得自己好了、充满希望,没多久,又不行了。
这种感觉很像篮球生手在练习投篮,初期怎么投都不顺,偶尔手感比较顺,转瞬间手感又消失了。就算真的成了篮球高手,你看看NBA的比赛,大牌球星不也会有失常?只是比较少而已。
是的,即使是在我觉得已经完全从失恋中走出来的今天,偶尔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或压力,也会再想起这段感情,心情有些波动。
我真的「完全」好了吗?我觉得没有,但是我认为复原的程度已经够了。直到现在的每一天,我还是持续的复原,或许随着年纪的增长、经验的累积,我会有更多体悟,这也很好。
我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让自己完全摆脱过去、达到完全心理健康的方法,只求在当下可以达到平静,或让悲伤的影响不要太大。这不是痊愈的过程,而是进步的过程。人类的进步就是这样,没有终点,未来会进步成什么样子,没人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反正持续进步就是了。
这一点,我在阅读与理解「演化论」时特别有体会。演化论说的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演化的目的就是修正基因,到可以适应环境。我在一些谈演化论的书籍跟节目里知道一件事,人类从四肢着地爬行演化到直立行走,好处是视野变开阔了,而且空出双手进行活动;坏处是会增加身体脏器负担,因为脏器从原本的平行排列,变成了垂直排列,像是胃,就增加了胃下垂的风险。或者,人类演化出聪明的大脑,但是大脑却要消耗很多能量,而且需要时间成长,这让人类婴儿相较于其他物种显得脆弱、需要照顾。
没有任何的演化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都是追求利大于弊的妥协。
生活上所做的决定也是如此,每一个选择都有各自的优点与风险,选择了一个,可能得放弃另外一个。与演化不同的是,我们可以选择演化的方向,可以透过衡量利弊来行动。
在接受失恋真的发生之后,我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说服自己,才斩断与她的所有联系,包括接收她的任何资讯,例如社交媒体的动态等等。这对我来说真的非常不容易。
当我日后面对失恋的个案,并给予这样的建议,我发现很少人做得到。一开始我对此有点失望与生气,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后来,我深刻检讨,并询问自己:「为什么每个人复原的过程都要跟我一样?」我做得到,别人不一定做得到。这并不代表我比较强,或他比较不勇敢,只是「我们不同」,如此而已。
我不太喜欢读那种号称几天就可以学会什么技能的书籍,毕竟每个人的状态都不同,每天进步的幅度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开始的时候不进反退呢!但这也只是说明每个人有不同的进步轨迹,如此而已。
在一切开始之前,请你跟自己达成一个「我要慢慢康复」的承诺。这是非常认真的承诺,请你认真想一想,是否愿意去做。因为有些人所谓的「康复」、「做更好的自己」,只是为了包装「我想把对方再追回来」,很像有人会以「分手后还能做朋友」之类的话来延长战线。是的,世间事谁也说不准,的确真的有可能复合,但自身的弱点解决了吗?原本相处的问题解决了吗?不管复合与否,这样的心态只是让痛苦继续延长。
你相信吗?对于大多数的心理疾患来说,只要做到「了解」跟「改变」。说到这里,或许你会在心中嗤之以鼻:「改变,哪有这么容易?」
当个案在治疗室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中总是有很强烈的疑问:「你花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来听取我专业的建议,然后告诉我『这不容易,我做不到』,那你希望我回答什么?宣告你没救了?从我口中说出你没救了,你会感到比较开心吗?」
后来,我发现,大多数人想要康复,但不想度过康复的过程,因为太痛、太辛苦了。多数人希望从我这里听到醍醐灌顶的真知灼见,或一击必杀的问题解法。如果我说:「还是得回家继续练习」,他们会回答:「是要练习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照平常过生活,有情绪、有痛苦,别逃避,这样就好。
「我要慢慢康复」,是一个我要慢慢往前走的承诺,这是很认真的承诺,而不是一个「回到原点、给我原本缺乏的,我就不再痛苦」的假象。要康复势必得面对痛苦、消化痛苦,否则,一切都是逃避,用忙碌逃避、用赶快进入下一段感情逃避、用心理安慰逃避,甚至有些人用伤害自己或对方来逃避。
如果你光想就觉得很难,那也没关系,请你不要欺骗自己,因为你暂时还没有力气,或者也还不想好起来。这没有好坏,只是一个状态,不是每个人想到要改变,下一秒就能马上改变,总是需要思考与酝酿期。
重点是,这是跟自己的对话,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要欺骗自己。其实改变并不难,只要开始往前走,不管走的方向正不正确,往前走就是了,有动作才有办法调整。
任何改变,都比维持现状要来的强。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