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手机、简讯与电子邮件无所不在,我们太容易分心,缺乏专注力。若我们老是心思漫游或胡思乱想,背后隐藏的讯息其实就是抗拒,意味着我们不愿意接受此刻的人生,我们想要暂离现实或躲进虚拟世界。我们往往怀抱理想与期待,认为人生应该如何或不应当如何,而内心的审判
在现代社会,手机、简讯与电子邮件无所不在,我们太容易分心,缺乏专注力。若我们老是心思漫游或胡思乱想,背后隐藏的讯息其实就是抗拒,意味着我们不愿意接受此刻的人生,我们想要暂离现实或躲进虚拟世界。我们往往怀抱理想与期待,认为人生应该如何或不应当如何,而内心的审判者更时时刻刻拿现实的成就与心中的理想做比较。我们一直在批判自己。 「我现在早就应该拿下这笔订单了。」「我应该不要用那种口气跟主管说话。」「我的另一半应该对我更好一点。」当你开口闭口都是「应该」与「不应该」,就代表你心中有所期待。接受生命本然如是,不代表自我放弃,或屈就于当下的情势。事实上,有建设性的改变,不应浪费时间与精力去抗拒现实,而该接受现实,不论过程有多痛苦。
我的朋友朱蒂丝曾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当时她的儿子班正值叛逆期,他9岁开始叛逆,13岁时达到高峰。班会一再激烈地忤逆她,即使她试图与他好好维系关系,但他始终拒人于千里之外。朱蒂丝的情绪仿佛像坐云霄飞车般起伏不定,在痛心与暴怒、无奈与下定决心、悲伤与眼泪之间摆荡。她觉得自己好像快崩溃了。
「我就是放不下。我觉得我是在为我的人生、为儿子的人生奋斗。」朱蒂丝解释道,「自从班搬进地下室的家庭娱乐室住,我先生就一直楼上楼下来回奔走,像个忙乱的调解人,试图在叛逆的势力与瓦解的现状之间传递讯息。」当时朱蒂丝不仅怒斥班的行为,基本上她也等于否定当下的人生。然而,不论她如何挣扎抗拒,都无法强迫班在那时候接受她。
我们很难放弃掌控人生,在风险很高时更是如此。我们之所以害怕放下,或许背后的原因是,我们误以为万一无法掌控周遭所有情势,一切就会瓦解,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崩毁。我们出于本能,想要保护理想中的人生,让生活按照期望进行。当然,拒绝接受当下的现实,伤害的不只是我们,还包括我们身边的人。以朱蒂丝的例子来说,她与先生由于互相批判、指责、伤害,加上彼此都感到无助,导致夫妻关系严重紧张。
所以,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放下呢?
朱蒂丝借着检视她对未来的假设,学会了放下。也正是这些假设,使她觉得必须掌控她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她在屋后的小径散步时,扪心自问:最糟的情况会是什么?那时,朱蒂丝瞬间醒悟:「除了我儿子死掉之外,我能想到最糟的事,就是我最终只能和三个孩子中的两个保持良好关系。」以谈判术语来说,她正在问自己一个检视现实的问题:万一她没办法与儿子达成共识,她的最佳替代方案是什么?
突然间,朱蒂丝的情况似乎不再那么可怕了。她问自己:「我能忍受这种情况吗?即使我和儿子再也不可能拥有良好的关系,我还能感到快乐吗?」答案显而易见—她可以的。 「这虽然不是我期望的结果,但我勉强可以接受。我还是有能力在生活中找乐子,满足自己。我的幸福并非取决于这个孩子对我的爱或认同。」就在那一瞬间,朱蒂丝从自己的恐惧暴力中获得解放。
她说:「渐渐地,我就放下了。我放下对他的需索,不再需要他感谢我,也不需要他爱我,或什至喜欢我。我不需要他打电话给我或跟我讲话。我不需要他像对他爸爸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情感。最终,我对彼此的关系再也没有任何要求。我接受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并不符合我原先的期望,我以前对自己身为母亲、妻子或任何角色的想像,如今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
一旦朱蒂丝放下原先对人生的期待,正面的改变反而就此展开,一切顺其自然。到头来,她的放下竟意外成为关键,让母子之间的冲突得到转圜的余地,这些年来,他们的关系渐渐修复。正因为朱蒂丝能够放下自己的要求,接受她儿子本来的样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才能靠近她,为自己对她造成的伤害道歉,说他其实有多爱她。
她选择面对生命本来的样貌,与自己达成共识,藉由这些方式,她终于能够与儿子、先生达成共识。
如果我们一开始并未接受现实,就很难在冲突中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之道。我已经汲取教训,接受当下,接纳生命所赐予的礼物。就像朱蒂丝受不了她和儿子争执不断的关系一样,不论我们多讨厌现况,当下这个片刻就是礼物。也许在我们的想像中,我们理应得到另一份礼物,但此刻的一切就是当下的礼物。
这样说来,或许我最好的导师是我的女儿盖布莉。尽管她接受了14场重大手术,却从不浪费时间回顾过去、心怀怨怼与后悔,或者可怜自己。相反地,她对生活充满好奇,每天都乐在其中,兴奋不已。每当我发现自己的思绪停留在她的过去,或开始担心她的未来,一旦只要想起她仿佛雷射光束般把注意力都放在当下,我就会放下释怀了。如果连她都能坦然面对,活在当下,那么我也做得到。
丽莎和我看着盖布莉经历这么多次手术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痛苦必然就会发生,因为那是生命的一部分。可是,一旦我们抗拒生命与痛苦,就会开始受苦。痛苦或许无可避免,但你可以选择要不要受苦。我们或许会以为都是因为痛苦,我们才会抗拒,但其实我们是因为抗拒才会受苦。我们困在失望与永无止尽的期望里,心里只愿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遭遇。抗拒现况,往往会让困境拖得更久,甚至是无限期延长。
当然,这么做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选择让苦难有所止境,只要我们逐渐学会放下抗拒,接受生命本然如是。我在人生中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生命中,我们注定失去许多东西,而这正是生命的本质。但没关系,只要别失去当下就好,因为那完全不值得。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这一刻的圆满」重要。
我已经明白,活在当下的关键在于,能够接受消逝的一切,同时把焦点放在永恒不变的事物。我们必须谨记自己与生命的基本连结,以此做为立足点,接受所有经历的遭遇,尽管其中有甘有苦。就让消逝的一切成为过去,让永恒的一切持久不变。只要把焦点放在永恒不变的生命、自然跟宇宙,我们就会对消逝的一切更有意识,明白每一次经历都如此珍贵,稍纵即逝,因此更心存感激。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渐渐明白这些经历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不会一遇到冲突就不经大脑地反射性行动。毕竟,不论我们面对什么冲突,那些终将成为过去;我们也会发现自己更容易找到当下与别人达成共识的时机。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