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经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方案

日常生活里,高爱伦和先生吴定南的家,就位于基隆超过千户的大社区里,同样充满人气,她说:「没有机会无聊」。这天中午不到,就由高爱伦指定菜单,吴定南掌厨,端出干拌米粉配上酸菜洋葱红萝卜绞肉、烤咸肉、南瓜粉蒸肉、红烧山苦瓜、干贝巧达浓汤、盐水时蔬等功夫料理。图/高爱伦先指定菜单,再由吴定南负责掌厨。图/当日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南瓜粉蒸肉,前一日须提早备料,是一道费时费工的功夫菜。?图/

日常生活里,高爱伦和先生吴定南的家,就位于基隆超过千户的大社区里,同样充满人气,她说:「没有机会无聊」。

这天中午不到,就由高爱伦指定菜单,吴定南掌厨,端出干拌米粉配上酸菜洋葱红萝卜绞肉、烤咸肉、南瓜粉蒸肉、红烧山苦瓜、干贝巧达浓汤、盐水时蔬等功夫料理。

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经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方案图/高爱伦先指定菜单,再由吴定南负责掌厨。

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经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方案图/当日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南瓜粉蒸肉,前一日须提早备料,是一道费时费工的功夫菜。?

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经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方案图/吴定南手炒酸菜、洋葱、萝卜和绞肉,香气四溢,作为干拌米粉配料。

「我们家所有吃的东西,从哪来我都说得清楚。」她对食材讲究,7年前和先生居于高雄,筹组「青银同餐」的家庭客饭模式;2年前搬来基隆后,沿用这套理念,不仅汇聚大批同辈熟龄邻居热络参与,更培养彼此互助协力的默契。

在座的邻居林沛祥,同时担任基隆市议会副议长,分享自己以前在国外,很常见「一人一菜」的派对,而熟龄族也很适合这种形式,可以很自然地拉近与邻居的距离。

多次「远亲不如近邻」的经历,让高爱伦印象深刻。一次是先生吴定南深夜发高烧,挂急诊后坚持不肯住院,而她隔天要参加一场重要聚会,只好传讯息给两位相识的邻居「求救」,两人二话不说就到家里来帮忙,以防吴定南有紧急状况发生。

还有一次因为电脑故障,原本写好的数千字档案,眼看就要毁损,「那时候发疯了,统统打不开。」没想到,在社区群组里一发声,就有擅长电脑的邻居自告奋勇来帮忙,顺利化解危机。

举凡财务、法律问题,也有不同长才的邻居非常「有用」,宛如雪中送炭,原本的难关因此有转圜余地。

在座的邻居许淑珍举例,自己曾遇到保险无法理赔的问题,拨电话给隔壁栋从事保险业务的施丽华,她按个门铃马上就到。比起原来的保险业务员,得大老远从外地开车来访,邻居帮忙显得更方便。

高爱伦在今年出版新书《此刻最美好》,几位邻居们知道了,自动在群组里发起团购,竟凑出2百多本,并且在送达当日,有人制作海报,有人搬桌椅,还有人开了直播,让她当场办起签书会,「画面都乱晃,很不专业,但大家玩得很开心」。她笑着形容,一名保险业的邻居像「中盘商」,还带她的书去分送给客户。

大社区里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团购」风行。担任顾问公司负责人的许淑珍分享,曾在马祖出差时,路过新鲜的鱼摊,一在群组公布讯息,就团购了近5百条黄鱼。

她又打听到一家品质不错的猪肉摊,同样结合了超强凝聚力,周周开团,连肉贩都不禁表示,「被你们社区感动,才愿意来送货」。对居民来说,集团体之力,省得出门买菜,也乐得轻松。

高爱伦则因先生吴定南具有一身好手艺,每次开放限量的手工豆沙粽和大饼给邻居团购,都是立即「秒杀」,她认为,一切并不是为了营利,即使大受好评,仍须考量两人体力有限,开团「完全是好玩」。

家庭聚餐有规范,自备碗筷不谈政治

「朋友相聚,志在培养老伴情怀。」来到高爱伦家聚餐的邻居都很清楚,遵照规则才能更尽兴,高爱伦制定如下:

因为家境清寒,无人伺候服务,来客一人一菜,而且自备碗筷,如若喝酒喝茶,烦请双杯同携,没有室内拖鞋,各自着袜防尘。

邻居们甚至会搬来砂锅、铸铁锅,并且力求「没有剩菜」,这是高爱伦讲求的「饮食环保」——自己带来的菜须自己讲评促销,举凡第一道完食者,在她吆喝带动下,必获得大家齐声鼓掌。一方面增加乐趣,再来也确实帮助大家把菜吃光不留负担,一举两得。

许淑珍则补充,在群组里也有规矩,「第一条就是不谈政治」,不过刚开始还是会有人开启政治话题,她挑明了说,这里只谈吃喝和开心的事,若屡劝不听,则干脆请他退出群组。

高爱伦说明,自己很受不了道早安的「长辈图」,也不会在脸书上标注生日,「只说生日快乐都是没有温度的,十年团拜不如一次谈心。」她与人的相处互动,重在诚恳专心,「我就是要眼睛看着眼睛说话。」

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经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方案图/家常美食配上有温度的话题,餐桌上笑声不断。

这些谈得来且热心的邻居,让她的生活充满「安全感」,更打破年纪差距,「交新朋友本身就是好玩的事,朋友关系也要时间累积,多交年轻的朋友。」

高爱伦如同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别人看似麻烦,但直性子的她乐此不疲,「懂得分享很重要,比如很多团购完全不为了获利,而是分享的情怀。」她说自己偶尔会赖皮,嚷着「都没有饭吃」,就会有人一起来聚餐聊天。

许淑珍对此有所体认,相熟的亲友也许关系融洽,但居于外地,3个月才碰一次面,「也许后半辈子,社区里的邻居才是我可以聊天,散步的伴」,而她热心揪团,也非物质能衡量,「很解压,来拿东西只要1分钟,但聊天就超过15分钟,常交到新朋友。」

现代人生活中,居家空间如筑起城墙,与周遭住户往往疏离,或如点头之交,何以能彼此为伴,甚至成为「共老」与「共好」的可靠对象?高爱伦的退休日子里,珍惜着旧日时光的朋友,也加入更多新鲜邻居的面孔,如她所言,「充满夕阳无限好的欢乐」。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