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走在马路上,宁愿在车上呆也不想回家

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塑造出来的。——西蒙·德·波娃好友优优突然发现自己怀孕,火速结婚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斗地主」。生完「斗地主」之后,只要我约她,她每次都能来赴约,这在哺乳期的新手妈妈中并不多见。当然,为了方便她喂奶,我们通常都会挑选在她家附近的餐厅见面。约了几次后,我不禁好奇,为何每次我跟她「约

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塑造出来的。

——西蒙·德·波娃

好友优优突然发现自己怀孕,火速结婚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斗地主」。生完「斗地主」之后,只要我约她,她每次都能来赴约,这在哺乳期的新手妈妈中并不多见。当然,为了方便她喂奶,我们通常都会挑选在她家附近的餐厅见面。约了几次后,我不禁好奇,为何每次我跟她「约吃饭」,都觉得她迫不及待地想见我,吃饭也不怎么忌口,吃完也不着急回家喂奶,好像一点都不担心女儿饿肚子。

按常理来说,哺乳期的妈妈几乎都严格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皆不能吃,不然奶水会有变化,甚至退奶。母乳是宝宝珍贵的口粮,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几乎是不到两小时就需要吃一次母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了孩子的女性朋友就像人间蒸发,很难约得出来,但优优却是个例外。

为什么呢?

原来,自从优优生了孩子,就没有朋友约她了,加上怀孕期间行动不便,出门次当然数少。生下小孩卸货以后,优优只要有朋友约就特别开心,能出去见见闺密、聊聊天,吃一些在家里吃不到的美食,就是件幸福的事。有一次,吃完饭我送她回家,她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我在你车里坐一下再走。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宁愿在马路上坐着发呆,也不愿意回家。」。

她这句话,又搞笑又让人心酸。

我可以理解她的想法。

回家就意味着变成「妈妈」的角色,这个角色让人觉得伟大,但这个角色也想有自己的空间。当一个女孩变成妈妈时,原本属于工作、休闲和发展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压缩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宝宝,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更庞大的成本,那就是注意力成本和健康成本。

注意力成本

注意力成本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在世界各地,宝宝对妈妈的关注需求都极高,高兴的时候要妈妈看,哭的时候要妈妈安慰,完成一件事情要秀给妈妈分享,事情做不成要向妈妈求助,醒来第一时间找妈妈,睡觉也要妈妈哄……吃饭、睡觉、上厕所、讲故事等等,都需要妈妈投入巨大的注意力。妈妈的积极回应和热切关注,是宝宝成长中很重要的养分。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妈妈自己的注意力会随时被宝宝打断。正在开视讯会议的职业妇女,可能会被宝宝呼唤讲故事;沉浸在小说情节中的妈妈,可能要为突然大小便的宝宝处理屎尿;哪怕是全职妈妈,洗澡和上厕所这样平常的事,也可能会因为宝宝在洗手间门外声嘶力竭的呼喊而赶快中断!我更是听到身边好几位妈妈说,很少能完整地吃一顿饭,常常忙着照顾宝宝,饭已经凉了,抑或是吃到一半被打断,剩下的也没胃口吃了。更别说睡觉了,宝宝吐奶、溢奶、踢被子更是常态,想要拥有一次完整的睡眠,简直是奢侈。

独自走在马路上,宁愿在车上呆也不想回家

健康成本

假设一个女性不是高龄产妇,不做试管婴儿,也非剖腹产,刚好在自己适龄之年,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也要经历孕吐、妊娠纹、乳腺炎、腰疼、产后脱发,甚至产后忧郁,还有可能像偶像团体S. H. E 的陈嘉桦(Ella)那样忍受产后漏尿的困扰。高龄产妇、剖腹产的女性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经济实力比普通人好很多的明星,可以请得起保姆替自己分担,也难以避免很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医学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女性生孩子已经不用担心难产意外,但在心理上,仍然要经过「鬼门关」的考验。

「妈妈」这个称呼,要经过多少恐惧、无助、纠结、担心和撕心裂肺的疼痛才能换来啊!在生产那一刻,无论是如何被赞美创造生命,都无法抹去女性刻骨铭心的无助,那一刻她们不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女人,而是隐私部位被一览无遗,肢体因无法承受的痛苦而扭曲,完全没有女人的完整尊严。

生孩子对于女性而言,是少女梦被打破揉碎,是内心的过渡和疗愈,是灵魂的一场重生,是从一朵花长成一棵树。

不要在不明白妈妈这个角色背后要付出什么的时候,就糊里糊涂地生育宝宝。在自己的内心没有准备好之前,扮演任何角色可能都会非常吃力。虽然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中,都有很多成为妈妈后,还依然不放弃自己成长的女性,但成为妈妈最好的准备,就是先成为自己,大胆地放手追逐和实现梦想,去做看起来疯狂但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经历,去体验,去大胆爱、勇敢恨,在尽兴探索世界中遇见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而不是靠生育一个孩子来成就自己。

赋予女性生育能力,并不是让女性成为工具。生命如此多彩,不要活成一个只负责传宗接代的生产机器。生育只是女性的一个选择,可以生,也可以不生,重要的是有自主、充分的选择权。成为自己这条路,是一条漫长而黑暗的路。

我们要尽力让自己在成为妈妈之前内核饱满,也要在成为妈妈之后保持自我。

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是美国女作家玛丽莲.弗伦奇写的《醒来的女性》。这本出版于1977年的小说,描写的故事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女性生活,但我在读的时候,却深深感觉到这本书里的故事,也是当代女性最真实的生活。

主角米拉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14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读完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重点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那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衣,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在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这本书里说:「女人的伟大在于她们的无私,你怎么不干脆说,女人的天下在家里呢?」

法国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的女作家西蒙.德.波娃说:

一再被讨论的女性问题,也是一再被我们忽略的自身角色,当我们在谈论妈妈的伟大时,就等于承认了女性的角色是一种缺乏个人特质的身分。

成为自己,是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吧?因为这一生,唯有自己才是个人最后的归宿、唯一的庇护所。父母会老去,伴侣会离开,子女会长大,所有温情的港湾都只能暂时停靠,只有自己才是永远的依靠。

我们一生会成为许多角色,女儿、妻子、妈妈,拥有多重身分。在任何境遇下都勇敢做自己的人,一生最终都属于自己。

不论是什么角色,被贴上什么标签,都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自由、勇敢、柔软、明亮,做自己的太阳。

在成为妈妈之前,先成为自己,或许才是对妈妈这个角色最负责的态度。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