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完美主义拖延症,完美主义与拖延

哲学家康德以过精准规律的人生闻名,甚至有人以看到他散步的时刻来调整钟表。康德是澈底恪守工作与计划的完美主义者,甚至韩国某电视节目就曾以「康德为何结不了婚?」为主题制作内容,并在播出后蔚为话题。年轻时的康德是个万人迷,尤其有位女人积极求爱,做出了打破当时常规的举动,先向康德求婚。面对如此积极的女人,康德也不禁心生动摇,决定认真

哲学家康德以过精准规律的人生闻名,甚至有人以看到他散步的时刻来调整钟表。康德澈底恪守工作与计划的完美主义者,甚至韩国某电视节目就曾以「康德为何结不了婚?」为主题制作内容,并在播出后蔚为话题。

年轻时的康德是个万人迷,尤其有位女人积极求爱,做出了打破当时常规的举动,先向康德求婚。面对如此积极的女人,康德也不禁心生动摇,决定认真地考虑结婚这件事。最后,康德找出了 354种要结婚的理由,以及 350 种不该结婚的理由,在评估利大于弊之后,康德于是下定决心要走入婚姻。

但是就在康德去找这名女性,并表达自己结婚的意愿时,却被对方澈底地拒绝了,因为他竟花了7年的漫长时间考虑结婚,而当初求婚的女性早就已经另嫁他人,甚至生下两个孩子了。

最后,深受追求完美的性格影响,无论任何事都要彻头彻尾地进行查证,才有办法做出决定的康德,就这么独自度过了一生。

但是,任何人都不会说康德的人生是失败的。他带领启蒙运动走向巅峰,确立了德国观念论的基础,而康德与其哲学观点,至今仍被无数学者视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并进行新的阐释。顺道一提,从康德达成惊人的成果,以及专注自己的决定更胜他人来看,他可能是属于「钢铁意志,成长导向型」的完美主义者

之所以在结语提及康德的故事,是因为认为他的案例能轻易地比较出完美倾向「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正反面。虽然这样的想像很无厘头,但假如康德因为结不了婚而饱受冲击,抛弃了自己长年来澈底查证的习惯,那会发生什么事呢?说不定他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的学术成就会全数消失,也无法在历史上留名。

我们无法得知康德是否为自己的完美倾向所苦,或者是否努力想要摆脱它,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完美倾向乃是达成惊人成就的一大优势。

克服完美主义拖延症,完美主义与拖延

然而,大多数平凡的完美主义者并不如康德非凡出众,就像本书中所探讨的,他们都受到完美倾向的性格折磨,也很容易陷入两难。因为如果不能确定不完美是否就是「完美的好方法」,他们就什么也做不了。

尽管受到完美主义的折磨,却又深深着迷于自己追求完美的样子,因此甚至可能会暗自期望完美主义自行远离。

人本来就有推与拉的双重性,我们称之为「接近-回避动机」,它会以「我真的很想把事情做好,但完美倾向的折磨令我痛苦不已」等样貌表现出来,而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两种矛盾。

因此,虽然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有时会充满成就的喜悦,但也可能引发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与忧郁情绪。

人何时才能变得幸福?有学者说是与幸福之人一起享用美食,也有人说,当喜欢的人在身旁,幸福就会传染。心理学家爱德华?迪西(Edward Deci)和理查?莱恩(Richard Ryan)则主张,为了获得幸福,我们必须满足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与关联性(Relatedness)这三大基本心理需求。

其中的胜任感指的是深切感觉到自己擅长什么。换句话说,胜任感意味着能够达成某件事的自信感与能力,所以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自发性且具成长导向的「追求卓越」。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将不幸的完美倾向转换为幸福的完美倾向。

想要改变,就必须尊重自己,对自身具备的能力有所自觉。意即,必须领悟到我具有不被不幸的完美倾向折磨的价值(自尊感),同时我也具备了改变此情况的力量(自我效能感)。

改变是人生赠予我们的至高祝福。无论是哪一种完美主义类型终究都不完美,因此记住,重要的是突显优点、弥补缺点。

最后,我们就以另一名完美主义者米开朗基罗的话来总结──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