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自主权,是从觉察开始的。当你即将被对方的语言激怒,你不会再用激辩的方式回骂对方,也不会为讨好而一味地隐忍。因为你会知道,对方说出这些不友善的批评,都只是他的观点、他的体验,跟他自己有关,而与你完全无关。你若随之起舞,就落入自己「小我」的惯性,也顺从了对方「小我」的动机。此刻你要做的,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迅速地觉察自己。
人生真正的自主权,是从觉察开始的。
当你即将被对方的语言激怒,你不会再用激辩的方式回骂对方,也不会为讨好而一味地隐忍。
因为你会知道,对方说出这些不友善的批评,都只是他的观点、他的体验,跟他自己有关,而与你完全无关。你若随之起舞,就落入自己「小我」的惯性,也顺从了对方「小我」的动机。
此刻你要做的,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迅速地觉察自己。回到内心想想、也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么对待你?他这样的论述是从何而来?你要同理的,不是对方批评你的内容,而是他对你提出指教的动机。他一定是有所愤怒、有所恐惧,才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你。
碰到蛮不讲理的人,你只需同理他的情绪,不必同意他的内容。他的逻辑、他的修为、他的业力,都跟你无关;
与你有关的是:
若被对方的不友善所刺激,你就开始生气,你就感到受伤,你就要攻击对方,你就选择保护自己……然而你真正需要关心、需要处理的,并不是对方的言行,而是你的这些反应。因为,这才是你的课题。
面对批评、背弃、反叛,你确实需要自省,但不需要自责。你需要负责,但不需要咎责。
对方用不友善的态度或语言来刺激你,那是他的选择;而你可以有的选择是:
你要质疑他、回骂他、回避他、附和他,或是同理他?这是你自己可以做的决定。
适度的自省,让自己可以更清楚在这个事件中,有哪些地方可以调整或改善,以便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但若是自责,就只会无情地跟着对方的批评来贬抑自己。
这时候,因为欠缺自信而丧失理性的你,不是让自己委曲求全,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继续受伤,而开始全面反击。这两种反应,都会造成彼此关系的恶化。
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并非先客观检讨,他说的是真的吗?我同意他说的内容吗?而是比这个更优先该做的:同理对方的情绪,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他是不是有受伤的情绪?
面对纷争,最好的方式是:以同理对方的观点,来顾全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对方,来保护自己的尊严。
若是欠缺同理对方情绪的过程,又没有适度自省的机制,就很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自责,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于是,不够客观地「究责」到最后,就变成完全贬抑自己的「咎责」。
这非但不是真正有勇气的承担,还很容易因为压力太大,或心不甘、情不愿,而沦为自暴自弃︱好吧,我承认统统都是我的错,这样总可以了吧!
当然不可以啊。只有「小我」才会那么在乎有没有是非,那么介意谁对谁错? 「高我」重视的则是爱与原谅。
遭遇到不友善的、不被爱的对待时,可以训练自己先同理对方的情绪。
他一定是处于某种愤怒或恐惧之中,才会这样对待你。表面上,他在责备你; 实际上,他在呼救、他在求助,他希望你重视他、理解他。
此刻你的觉察,给你选择的机会:你要同理他、或对抗他?请你做出选择,并对你的选择负责。
无论是亲情、感情、友谊,或是还处于陌生阶段的人际关系,这份察觉所带给自己的选择,是灵性修练过程中最好的礼物之一。
正因为碰到这些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倒楣事,所以更要学会控制接下来的发展,让倒楣的事件或感觉,不再失控地延续下去。
对方的情绪与修为,都完全跟我无关; 但如何回应对方的情绪与修为,就跟自己100%有关了。
我不去批评他的错误,也不必为他的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替他找理由开脱,那是他的因果业力,与自己无关。但,如果他犯下的错误,已经造成对我的伤害,那么,我就要义不容辞地去回应,做出选择:我要怨恨他、报复他;或是放下他、疗愈自己?前者,只会继续扩大伤害的影响;后者,虽然依然悲伤痛苦,却是事情发生之后,最佳的停损点。
这么多年来,做人做事一向尽心尽力的我,被公认为「追求完美」,有严重「过度努力」的倾向,我完全承认、也接纳这些特质,并且逐渐改善。
所以你可想而知,我曾经碰到过多少让我觉得难堪的挫折、感到意外的背离。我确实也怨过、咒过、报复过,幸而我在山穷水尽之际,倾听高我,接收到重要的讯息,让我在柳暗花明之后,豁然开朗。那一则讯息是:
一切的发生,都跟自己有关;一切的改变,都是自己的责任。自我负责,并非代替对方去承担他的错误。而是回来看顾被对方错误所伤害的自己,在疗愈之后,依然能够继续保有善良与真诚。
如果他真的有错,他的良心会谴责他,社会的道德与法律会制裁他。至于他要沉沦或悔改,都与我无关;我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原谅他这个人,但我一定要学会放过我自己。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