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夏天,在家中帮孩子庆生;往年孩子生日都会带他们出去玩,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孩子已经停课两个月,每天都关在家里。还记得2019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个疫情会席卷全球,更没有想到它会大规模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去,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像是出门旅游、亲友聚餐,现在都变得弥足珍贵。有时会想,不知道明年、孩子又长大一岁时,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2021年的夏天,在家中帮孩子庆生;往年孩子生日都会带他们出去玩,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孩子已经停课两个月,每天都关在家里。
还记得2019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个疫情会席卷全球,更没有想到它会大规模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像是出门旅游、亲友聚餐,现在都变得弥足珍贵。有时会想,不知道明年、孩子又长大一岁时,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那时疫情已经平息,生活回到常轨,我们终于找到和病毒,以及与自己内心恐慌和平共处的方式了。
会如此幻想未来,可能是因为我从以前就是一个会跳越时空思考的人。这样讲好像很特别,其实就只是习惯了在当下遇到困难、很郁闷的时候,去想像未来的自己;然而,也不全然是靠自己的想像。
我很喜欢阅读作家, 或不同专业领域人士的生活随笔, 而他们多半年纪都比我年长,所以我是靠着在书中认识这些人生的前辈们,然后跟着想像:当我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时又会如何,来重新感受眼前的困难。
有一点像是练习回望。想像在未来,当我回想起现在时,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情。然后,比较乐观、怀抱希望地想着,到时应该能笑着说:「当时真的很辛苦呢!」换言之,让自己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就是我面对眼前困境,或是感到不知所措时的方法。
虽然心中仍会有不安,也会有「这些问题,真的到时候就会好了吗?」的怀疑和恐惧,但是我在几次类似的经验之后学到,我们本来就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事情。
反之,让自己怀抱希望,勇敢地活在当下,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
读研究所时期,我经常看一本由日本作家曾野绫子写的书《中年以后》。记得当时还被大我10几岁的教授笑,说怎么20出头就在看这种书。
事实上,当时的我因为论文卡关感到非常焦虑,有种被困在当下的感觉。
然而,藉由阅读这本书,看著作者说起中年以后的各种事情,不管是结婚、照顾家人、为生计烦恼,以及她个人对于中年之后该怎么度过的人生观,反而觉得非常疗愈,有种
的感觉。
在现在不知道如何摆脱, 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克服的难关面前,不是更努力去探讨或者向其他人求助,而是直接跳过,想着
我就是这样想,才觉得看这本探讨中年以后的书,非常疗愈我心。
而事实也真是如此。当时很令人忧郁,觉得不知什么才算是好的硕士论文,现在想起来,不管是终于写完了毕业,还是真的写不完就算了,都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啊!
我恍然发现,很多执着都是可以放下的,只是当时放不下;能够这样想,就是所谓的笑谈过去吧!而我也好像在一瞬间就来到了,作者当时写的那个主题:中年以后。
原来人生,无论当下觉得时间再怎么缓慢、仿佛永远都走不到下一个中继点,实际上,还是转眼就到了。
中年以后,我也持续着年轻时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不是去找专门探讨如何度过难关的书,而是去寻求那些,乍看之下没有太大关联,却能帮助我,从自己内心找回力量的文字;若找不到的时候,就自己写。写的时候只是把痛苦写下来,感觉上,没有发展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总是在事后,证明了书写本身,其实就是从自己内心挖掘力量的过程。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关于爱情、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也会惊讶于,
很多事情在年轻时只是想像,而在实际经历过之后,随着时间流逝,又会有不同的感触。
这本书,就是「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对很多事情的不同感受,也是我疗愈自己的过程,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和我一样,即便不是那么直接地提供了问题的答案,也有种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力量的那种感觉。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在读完之后,都能了解无论「过去的你」如何伤痕累累,都是成就「现在的你」的一部分;生活就是懂得拥抱伤口缓慢前行,这样就很幸福了。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