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德谊摄影/陈鸿文走进这座矗立在北海岸山脚下,外型有如蚁丘的奇特建筑之前,何俊贤先介绍种在屋外「海景第一排」菜园的各式蔬菜。在收获前,它们得先撑过海风冷雨吹袭的考验,滋味却比一般市场卖的菜好上太多。很多人是开着双B过来直接整批打包买走,甚至来不及拿到市场上卖。37岁那年,何俊贤离开收
文/蒋德谊 摄影/陈鸿文
走进这座矗立在北海岸山脚下,外型有如蚁丘的奇特建筑之前,何俊贤先介绍种在屋外「海景第一排」菜园的各式蔬菜。在收获前,它们得先撑过海风冷雨吹袭的考验,滋味却比一般市场卖的菜好上太多。很多人是开着双B过来直接整批打包买走,甚至来不及拿到市场上卖。
37岁那年,何俊贤离开收入稳定的补教业,独自跑来这里种菜、净滩,2008年更带着一群学生共同建造了这座他心目中的理想屋,这段奇幻旅程,不只解答了他内心对于人生的疑问,套用他的话说:「也让变得比较可爱一点了。」
何俊贤的童年,在近乎赤贫的环境中长大,父亲早逝更留下债务,全靠不识字的母亲独自把4个小孩拉拔长大。从有记忆以来,他就得帮忙家里做代工赚钱、常常是晚上11点以后才有空写作业,再长大些就是到处打工,建筑工地、送货、在成衣厂洗衣服……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
困苦的成长环境中,他为求生存,练就比别人更能吃苦耐劳的本事,小学时老师知道他家境不好,经常在班上特别拿些物资让他带回家,如今回想起来虽只留下感谢,却也曾觉得自尊心受伤。
上大学后,他考量可以一边念书又最能负担家计的,就是补教业。有了自身经验,他和学生相处时更顾虑对方感受,对有困难的学生,他都私下低调帮忙,不让其他同学知道。
求学过程中让何俊贤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担任家教时的一段往事。这位学生家境优渥,但待他极客气有礼。每次上课前,家长都会让学生在门口等待,开始上课前,必定会先鞠一躬。 2年多后的最后一堂课,换何俊贤和对方深深鞠了一躬。 「那段经验让我强烈感受到『师道』这件事,师生间应该是相互尊重、教学相长。」
尽管有着不错收入,补教业的现实生态,与何俊贤的理想终究有无法填补的差距。何俊贤说,以前父母或许教育程度不高,但对于教养孩子反而很注重,但愈到后来,大家好像变成一种银货两讫、交钱了事的关系。 「我开始怀疑自己做这些事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人生价值又在哪?那个中年危机其实是从这里发生的。」
为了排解烦闷,他有空时就去打高尔夫球,几乎打遍北部大小球场。打到北海岸金山一带时,他遇到一个医生每天总是差不多时间出现,何俊贤问他:做医生怎么有空每天来打球?对方回答:「因为我有一天突然顿悟了,不需要花时间去赚我用不到的钱。」 「赚我用不到的钱」这句话让何俊贤深受触动,他问自己:如果我只剩一年寿命,那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会是什么?很明显地,赚钱绝对不会是第一。何俊贤的答案是:家人的健康最重要。于是他在金山买下一块地,开始为自己、为家人种菜。
开始种田之后,他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要每天从早忙到晚的事情,「特别像我用比较自然放任的耕种法,其实不用干涉太多。」工作、农闲之余,他就到附近海边做净滩,这样「种田+净滩」的生活,持续了2、3年。
净滩让他认识不少团体、学生,但大家有时想休息或聚会时总无处可去,「度咕屋」的发想因此萌生。
度咕用英文说就是Do good,做些好的事;此外也是纪念何俊贤的妈妈。 「因为她平常最享受的就是坐在客厅里打瞌睡,『度咕屋』也希望是一个舒服惬意的地方。」
要从无到有盖一栋房子,所需的时间心力、金钱成本都不比只是买地种田或做净滩。他认真考虑结束自己的补习班事业全心投入,但这决定事关重大,必须跟家人沟通。何俊贤的太太从事公务员,凡事倾向安稳,一开始自然很难接受。
这个「沟通」的时间足足花了6年,最后何俊贤说服太太的理由是:「如果我们有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帮助,那我们为什么不回馈?」
他最常被问的问题之一是:盖这度咕屋到底花了多少钱?何俊贤笑说,其实他真的没仔细算过,「不知道比较好,这样老婆就也不知道。」他认为人生有3本存折,除了1本银行的,更重要的2本是健康和快乐,「如果可以赚到这2本,那钱少一点没关系。」
不靠建筑师,却能让房子从无到有,如何可能?
具有数学专才的何俊贤,利用二次函数来计算房屋结构,设计出主体为圆拱型的建筑。之所以决定要盖有这样一栋从建材到造型都极为独特的房子,也是何俊贤再三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他以一般难再利用,却具隔热效果的粗粒回收土取代会吸热的混凝土材质,因此能冬暖夏凉,故屋内不需空调,夏天也不感觉热。
在照明部分,他先开了天窗,再运用阁楼式的隔板让光线透过壁面反射,达到柔和却也亮度足够的照明效果。 「所以这栋屋子几乎不花电费,每个月缴最低基本费用就好。」
这些巧思与设计,还让度咕屋获得《绿》杂志举办的「2011第一届绿建筑设计奖」,何俊贤以素人之姿获奖,与建筑师并列。
屋内的立灯、阅读灯,则是他用净滩捡来的浮球,和冷气机的铜管加工制成。不只如此,浮球还能做成花盆、音箱或小时钟。他的浮球装置作品「福求花」,甚至在2016年的桃园地景艺术节受邀展出。
不只自己实践,他更发挥过去的教学专业,将自己的体会传给更多人。何俊贤在建中担任家政科老师、带领台大心理系学生做公共服务,他不在教室里讲授学科,而是以「非典型教育」教学生们卷起袖子自己动手种菜。
「很多孩子就是听从家里的安排,乖乖念一些社会普遍认为可以赚大钱、找好工作的科系,但他们可能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特别是这些已经很会念书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对环境、对社会,多一些其他的体认。」他说。
他利用渔港、海边经常出现的废弃保丽龙箱,研发了一种不需要浇水也能种菜的「蔬活箱」,透过装置设计,可以雨天储水、晴天时自给自足,近年他还协助许多小学建立屋顶菜园或绿生态装置,将生态、环保概念落实在下一代的生活中。 「以前我都认为要很有美术天分、会画画才是艺术家,后来我朋友跟我说,何老师,你做的就是艺术家的事啊!」
回顾至今的种种历程,何俊贤笑说:自己一路走来好像就是这样,凡是遇到一个问题就想办法去转化、解决它,不知不觉就也这么来到这了。
度咕屋盖好之后,何俊贤曾和太太说:「妳要有心理准备,生活一定会被打扰。」2011年度咕屋被杂志评选为绿建筑设计奖第一名,除了媒体采访邀约,还有许多人经常突然跑来要参观,让他不得不在面对马路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非请勿入的「君子门」。
「但相对地,我们也因此可以争取到让人家听我们讲话10秒的机会,若想做一件事,最好是一件傻事,才会有人愿意听。」何俊贤笑说,这也是为什么度咕屋要盖2栋的原因:「只盖一栋,会很像是什么神秘宗教的基地;若你盖2栋,就有村庄的感觉」。
度咕屋在Google Map上面的名字叫做「Happy Village」,在人生下半场找到让自己打从心里快乐的事,其实一点也不傻。
注:度咕屋为住家,并非营业场所,为尊重住户隐私,避免未经同意擅自进入私人土地。
■50岁后还不错!用新的方法,创造自己的理想老后■想知道更多熟龄新思维、新活动??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资讯不漏接!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