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男子足球国家代表队和PK大战:他们两者的关系就像青少年看待青春痘一样,是难以摆脱的梦魇。在1990至2012年间,英格兰队在世界杯和欧锦赛中,每10次就有6次是因为PK大战而惨遭淘汰。他们在大型锦标赛的前7次PK战就输了9次,是全世界男子国家代表队中成绩最烂的。每一次失
英格兰男子足球国家代表队和PK大战:他们两者的关系就像青少年看待青春痘一样,是难以摆脱的梦魇。
在1990至2012年间,英格兰队在世界杯和欧锦赛中,每10次就有6次是因为PK大战而惨遭淘汰。他们在大型锦标赛的前7次PK战就输了9次,是全世界男子国家代表队中成绩最烂的。每一次失利都加深了他们对PK大战的恐惧,而且看起来也让他们更加坚信,要是英格兰队下次再遇到得在12码线对上守门员定输赢时,也注定会失败。
因此,在2018年世界杯之前,英格兰球迷间弥漫着一股心照不宣的恐惧感:阴魂不散的12码罚球。全国最著名的一次罚球失误,大概是1996年欧锦赛准决赛中,由现任英格兰队总教练的盖瑞斯.索斯盖特(Gareth Southgate)在温布利球场(Wembley)对上德国队时所踢的12码罚球。英格兰队对罚球的恐惧,从那一刻起便不断加深,丝毫不曾减弱。
「在这方面,练习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英格兰队当时的总教练霍奇森,在2012年输掉球队第6场PK大战之后说道,
不过,在2018年的世界杯前夕,索斯盖特和教练团的其他成员却采取了相当不同的观点。相较于承袭前几任英格兰总教练的保守态度,紧抓着把罚球当作「乐透」的自我安慰,索斯盖特和他所带领的教练团花了一番功夫,对罚球进行广泛的研究。他们彻底翻遍了足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以及其他科学研究,来搜寻任何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罚球表现的线索。
专注与准备
英格兰队分析了所有跟12码罚球有关的研究,还去访问了专家学者,请教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要如何实地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提升球队的优势等等;他们甚至还主动委托专家进行相关研究。所有队员都接受了心理计量学测验,以帮助索斯盖特拟定PK大战名单。从3月起(世界杯开打的3个月前),选手开始在疲劳的时候练习12码罚球,以模拟踢完延长赛后的疲劳程度。为了在练习时也能让自己感受到更多压力,选手往往会在起脚前,预先告知守门员自己要瞄准的地方,以更有效地缩小误差。此外,他们还会练习从球场中圈走到罚球点,以免在PK大战时对这个步骤感到陌生。英格兰队费尽心力,就是要让选手做好万全的准备,对付PK大战的各种面向。
大家不再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话题,相反地,他们鼓励选手讨论12码罚球,谈论自己准备要如何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踢出12码球。 「我们会谈论压力,谈论压力最大的时刻、比赛的关键时刻等。」英格兰队自世界杯以来最重要的球员之一马库斯.拉什福德说道。他们没有想要否认英格兰队在PK战的惨烈过去,而是试图将这一段历史转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力量。
英格兰队的准备工作在选手身上也起了一些变化。在世界杯第二轮比赛对上哥伦比亚的PK大战前,「我们觉得我们会赢得这次PK大战,这在英格兰队身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拉什福德回想道。
准备流程与掌控感
在这之前的几个月,英格兰队研发了一套准备流程让选手在PK战时可以遵循,让他们可以更专注在眼前的任务,而不去多想没进球的后果。在每次踢12码罚球之前,英格兰队的守门员乔丹.皮克福德(Jordan Pickford)会负责把球交给准备踢球的选手。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选手在起脚前的几秒,尽可能感觉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当拉什福德上场准备踢英格兰的第二颗罚球时,英格兰正以2比1领先,「皮克把球交给我,我们靠这个流程来让自己静下心来,让自己感觉就像在练习的时候一样。」尽管有2000万的英国观众和全球数百万观众的注目,对拉什福德来说「那就是个很普通的情况」。有了皮克福德把球交给选手的步骤,就能把过去英格兰军团最艰难的考验变成一件普通平凡的事。
因此,当拉什福德上场时,他并没有被惧怕失败的心情给吞噬,而只是专心地面对眼前的任务:从12码外的距离打败守门员,这对老练如他的选手来说是再简单平凡不过的工作了。他成功做到
放松与冷静
「心理上,你必须放松,想着自己众多12码射门成功的回忆,带着那样的信心站上球场。所以我就努力专心在这件事上。」
「真正起脚踢12码罚球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难,尤其当你做到像我们这么专注的时候,感觉非常自然。」
拉什福德以招牌侧移步起跑,果断地将球塞进球门右下角。哥伦比亚的守门员大卫.奥斯皮纳(David Ospina)完全无力招架。庆祝完进球后,拉什福德随即回头完成剩下的12码罚球流程:走向皮克福德,预祝他在面对对手的下一个罚球时有好运。
几分钟之后,英格兰队赢得了队史上第一次世界杯PK大战的胜利。皮克福德听从了英格兰教练团的建议,成功在往右扑后,以左手挡下哥伦比亚球员卡洛斯.巴卡(Carlos Bacca)的罚球。艾瑞克.戴尔(Eric Dier)冷静地踢进最后决定性的一球,使得全场陷入疯狂,也让从小到大看着英格兰队凡PK就输球的球迷完全不可置信。
「我们下了很多功夫研究,跟(守门员教练)马丁.马格逊(Martyn Margetson)和数据分析人员一起努力。」皮克福德在赛后解释道,
当人们提到英格兰队时,第一个反应再也不是锥心刺骨的PK大战失败。 「我想现在大家都改观了,他们脑中的英格兰国家队应该已经长得不一样了。」拉什福德说。
至少目前为止,诅咒已经解除了。
世世代代的英格兰代表队一直都认为PK大战的成败,全靠众神赏赐的运气。没有任何诗歌或理性辩证能解释PK大战的结果,唯一不变的例外是,英格兰永远都会输。
然而,所有运动研究中,就属如何赢得PK大战为最大宗。科学家彻底研究了英格兰队过去的活动,并发现PK大战深不可测且无从分析的概念只是一个迷思。事实上,要看出PK大战谁会胜出、谁会输都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并且可以依此来帮助球队提升未来在PK大战中胜出的机率。
说也奇怪,不断延续将12码罚球比拟做「乐透」的老套想法,增加了英格兰队输球的机率。 「你就是没有办法在练习场上,重现PK大战的情况和条件。」英格兰队在1998年世界杯,PK大战输给阿根廷之后,当时的总教练格伦.霍德尔(Glenn Hoddle)如此说道,并开启了众多继位者纷纷提出相似的论点。美国纽约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的贝洛克指出,这种想法导致球队「自我设限」,仿佛英格兰队早已「准备好要失败」,只是先找好理由而已。如果PK大战真的是乐透彩,那练习又有什么用呢?正是因为英格兰队没有像练习其他技巧那么勤奋地练习12码罚球,他们便阻碍了自己的罚球技巧,让明明没有那么恐怖的PK大战每次都显得格外骇人。一项针对但年参与荷兰和瑞典PK大战的选手所做的研究发现,相较于认为PK大战结果取决于选手技巧的球员,觉得PK大战全凭运气的选手在焦虑时的表现越糟糕。
「从古至今,不只有英格兰,各个队伍和教练都对12码罚球避之唯恐不及,而且避而不谈,也不特别练习,恨不得假装12码罚球根本不存在。」学界公认的PK大战顶尖专家卓戴特说道,
踢12码罚球就跟运动中众多其他高压的时刻一样,越想速战速决的选手,越容易失败。索斯盖特自己就在1996年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在他上场面对和德国队的12码罚球骤死战之前,「我一心只想着球:放到罚球点上,起脚,解决这一切。」索斯盖特写道。
卓戴特和一组科学家所做的研究,指出了在罚球时求快的危险。他们的研究分析了366个12码罚球,来探讨选手花在罚球的时间和进球与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裁判吹哨后1秒之内起跑的选手,罚球进球率只有惨澹的五成八;相反地,超过1秒后才起跑的选手,其进球率高达八成。
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量了足球员在踢12码罚球前的凝视行为。结果发现,花较长时间盯着球看的选手,得分机率也明显较高。 12码罚球表现优异的选手,在起跑时会提早开始盯着球看,而且在起脚踢球之后,也会继续凝视着球较长的时间。盯着球较久,也就是所谓的「静眼时间」较长,罚球的准确度也较高,球进门的位置通常更接进球门四角。较常踢歪的选手往往也较早将视线移开球,甚至在起脚之前,眼睛就已经看向球预计要去的方向。这项发现和其他针对篮球、高尔夫球、英式橄榄球等运动所做的研究结果如出一辙,那就是—静眼时间延长,能让运动员表现得更好。
这些研究发现都可以用来解释英格兰队过去骇人的12码罚球史。针对大型锦标赛PK战所做的分析指出,看起来越想尽快逃离现场的球员,踢歪的机率就越高。卓戴特在2009年分析了各国选手在裁判吹哨后,各花多久时间才起脚踢球。结果发现,英格兰队选手所花的时间是研究里各国选手中最短的,平均只花了0.28秒。而全世界PK大战成绩最佳的德国队选手,则平均花费0.64秒,是英格兰队选手的两倍多;德国队在世界杯的PK大战记录中,18次罚球中进了17球。
「这绝对有关联,选手花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踢歪。」卓戴特说道,「如果他们一心只想速战速决,赶快离开,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在调整动作好好踢球,而是在别的地方。他们忙着担心后果,忙着想自己有多不想面对这一切,他们大概也只剩下六成的心力能正确操控踢球的技巧。」
在2018年世界杯之前,英格兰队开始意识到要让球员在踢12码罚球时多花点时间。 「有研究指出,英格兰队选手在裁判吹哨后太快起跑踢球。」英格兰足球总会当时的技术总监丹.艾许沃斯(Dan Ashworth)在对上哥伦比亚那场必赛之前说道,「去看看其他国家,他们花的时间比我们多一些。譬如C罗,他(在起脚12码罚球前)的自制力非常惊人。」
长久以来,英格兰队选手所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踢12码罚球前的用眼方式,他们很明显就是一心想回避这个情况。当准备踢12码罚球的选手处在极大压力之下时,经常会缩短凝视球的时间。他们会更频繁地移动球的位置,却花更短的时间注视守门员。
卓戴特在2009年所做的分析研究就发现,英格兰选手在PK大战时,有56.7%的机率会回避守门员的眼神;然而,德国选手回避守门员眼神的机率,却只有29.6%。英格兰选手采取的是「回避策略」,卓戴特说道,
2006年,卡拉格在对上葡萄牙时踢进了一球12码罚球,但是他却是在裁判鸣哨前就起脚;重来之后的那一球,他就没有踢进了。 「原来我得等到裁判吹哨之后才能踢,我之前不知道,」卡拉格后来说道,「显然我真的很少踢12码。」
当球没有刚好放在罚球点上,使选手必须再走过去调整球而导致准备时间拉长时,让人想加快脚步的冲动尤其大。在2002年世界杯第二轮的一次PK赛中,门迭塔有机会带领西班牙打败爱尔兰晋级。
迭塔踢12码罚球前的助跑总是很长。那天,他把球放在罚球点上,走向起跑位置,结果却发现球没有放好。裁判吹哨后,门迭塔微微一笑,然后满不在乎的走向罚球点,把球调整好之后,再次走回起跑点,重新开始他的准备流程。
「我把球放在罚球点上,结果球移动了,」他回想道,
最后,门迭塔踢进了决定性的一球,带领西班牙晋级八强。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