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我们伤害心爱的人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罪恶感而自责,当看到心爱的人受苦,我们也会心生罪恶感,责怪没用的自己。当罪恶感愈来愈强烈,便会逐渐麻痹而感觉不到。这就是「无法爱人所产生的罪恶感」,也因此会逐渐感觉
因此,当我们伤害心爱的人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罪恶感而自责,当看到心爱的人受苦,我们也会心生罪恶感,责怪没用的自己。
当罪恶感愈来愈强烈,便会逐渐麻痹而感觉不到。这就是「无法爱人所产生的罪恶感」,也因此会逐渐感觉不到爱。我有时会看到「无法爱任何人」、「觉得自己没什么爱」的人,推测那是处于罪恶感麻痹,以致爱也麻痹的状态吧。
尽管长大成人后,这些记忆会变淡,可我们本来就是深爱父母的,因此,当父母一天到晚争吵,或是显得不太幸福时,我们便会觉得那是我们的责任而怀抱罪恶感。
也因此,小孩都很喜欢帮助父母,立志成为父母的好帮手。但是,小孩的这种心思,父母通常无法领会。父母也是,正因为爱着小孩,当无法好好爱他们,或是变得情绪化时,便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
可以说,正因为彼此相爱,才会产生罪恶感。结果是,两个有罪恶感的人相结合,形成黏结关系,这点之前已经说明过了。
图/当父母一天到晚争吵,或是显得不太幸福时,我们会觉得那是我们的责任而怀抱着罪恶感。 (仅为情境配图,取自shutterstock)
伴侣关系、朋友关系,乃至职场上的人际关系等各种场合,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有时,无法帮助爱人的罪恶感,反而会让人衍生想破坏关系的冲动,有时,罪恶感还会让人惩罚自己而拒绝交朋友。
此外,尽管通常意识不到,这样的罪恶感会让人在职场上招来伤害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且这种例子不乏多见。下一节我还会详加介绍,总之,拥有强烈的爱,而且愈想爱人愈是无法爱人的话,就会抱持强烈的罪恶感,逐渐构筑起无法幸福快乐的人际关系。
爱与罪恶感成正比
比方说,当孩子发生什么意外时,很多母亲会心想:「是我害的……」怀有强烈的罪恶感。这是因为母亲相当爱着孩子的关系。还有,忍痛选择与心爱的恋人分手时,心想:「都是因为我做了这么过分的事,我从此以后再也没资格获得幸福了。」而心怀罪恶感,也是因为你相当爱着对方的缘故。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事,于是开始认为,正因为爱得太强烈,所以容易产生强烈的罪恶感。换句话说,罪恶感与爱的分量成正比。
因此,如果你对某事怀有强烈的罪恶感,表示你也对那件事怀有同样强烈的爱。
有位小姐老是谈那种「不会快乐的恋爱」,我看出她一副深以为「我不可以幸福」、「我没有快乐的资格」,便决定找出原因。
于是,我们开始聊她的童年往事。
从小,她的父母经常吵架。父亲其实是个很温和的人,但个性脆弱,经常酗酒,三杯黄汤下肚便开始痛骂母亲,有时还会动起拳头。母亲本来是个很开朗的人,但个性不服输,经常指责父亲,此时,父亲便会抓狂而暴力相向。她好几次看见母亲在厕所哭泣,心痛不已。
到了她青春期的时候,父母依然每天吵得不可开交,为此,她曾力劝父母离婚。
而原本开朗的母亲在家老是闷闷不乐,愁容满面。
看到这种状况,这位小姐感到莫可奈何的无力感,经常自责:「我没办法帮助爸妈,没办法让妈妈展露笑容,我是个没用的人。」每当父母开始吵架,她便摆脱不了「我帮不上忙,我使不上力」的罪恶感。这种经验深深植入她的潜意识中,让她产生执念:「不能帮助父母的我,根本没资格获得幸福。」
当然,她本人并未意识到这种罪恶感、无力感。但只要听她说话,就能知道她有多么爱她的父母,多么想帮助他们。她因为怀抱着无法帮助父母的罪恶感,于是拒绝让自己获得幸福快乐。
我对她的建议是:不要把这股感受与罪恶感连结,而是与爱连结。
她已经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已经安慰了哭泣的母亲、已经挺身面对暴力相向的父亲……我告诉她,或许她不能让父母重修旧好,但这些完全是她出于爱所采取的行动,一点错也没有。
我对她说,只有她获得幸福快乐,她才能够帮助父母。
「妳想想看,当妳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妳才能自信满满地说:『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不是吗?当妳的父母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呢?
他们应该会觉得,他们得到了妳的原谅,并会以妳这个女儿为荣吧。 」
图/爱与罪恶感正比。采实文化提供
心理师想对你说爱愈强烈,罪恶感便愈强烈。不要聚焦于罪恶感,而是聚焦于罪恶感后面的那份爱,你就会原谅自己,并允许自己获得幸福。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