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骂

有一次,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名弟子来请教老师,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着他们来到麦田边,要求他们每人从中摘一支自认为最大的麦穗,并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能摘一支,而且不能走回头路。三名弟子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位弟子走没几步,就迫不及待摘了一支自认最大的,才发现前面还有更多更大的麦穗。第二位弟子一直东看西看,左比较右比较,一直走到终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最大的麦穗。第三位弟子比较

有一次,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名弟子来请教老师,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于是,苏格拉底带着他们来到麦田边,要求他们每人从中摘一支自认为最大的麦穗,并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能摘一支,而且不能走回头路。

三名弟子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位弟子走没几步,就迫不及待摘了一支自认最大的,才发现前面还有更多更大的麦穗

第二位弟子一直东看西看,左比较右比较,一直走到终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最大的麦穗。

第三位弟子比较精明,根据长度将麦田等分成三段,走到第一段时,只看不摘,决定麦穗的大小标准;走到第二段时,验证前面的标准;走到最后一段时,摘了其中最大的一支麦穗。

那么,三名弟子中,谁选到了最大的麦穗呢?其实,结果与最大或最小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自己满意就好。

第一名弟子下手太早,自认选择了最大的而沾沾自喜,却在看到后面更饱满的麦穗后懊悔了,但为时已晚;第二名弟子顾虑太多,挑来拣去,总觉得最大的麦穗会在后面,始终没有勇气下手去摘,等到了尽头才发现没有机会了,只能随便摘一支;第三名弟子分门别类地层层筛选,看似会选择到最大的,但是请别忘记,现实中大多时候不会给你太多考虑和选择的时间。

所以,不要试图选出整块麦田中最饱满的那支麦穗,那太难实现了。

视线范围内自己最满意的那一支,就是最佳选择。

若要将麦穗理论套用到实际生活中,即为

无论是生活或工作,任何一个问题从来不存在最佳解答,只有最满意或者相对满意的解答。我们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寻求最好结果,只要最适合就好。关于此点,可以从爱因斯坦放弃总统职位的故事来获得启发。

批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骂

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逝世。

在此之前的一天,爱因斯坦就收到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地邀请他出任以色列总统。

当晚,媒体记者听闻消息后,纷纷打电话给爱因斯坦确认:「听说以色列邀请您出任总统,您会接受吗?」爱因斯坦坚决回应:「不会接受,我当不了总统。」

刚放下电话,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又打来了,他问道:「您好,我是奉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若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爱因斯坦依然拒绝:

大使继续劝说:「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曾经是一名教授,相信您一定能胜任的。」爱因斯坦显然很了解这位故友,他说:「哦,不一样,魏茨曼和我完全不同。他行,但我不行。」

后来,爱因斯坦又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

他说: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能当上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总统,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啊!但是,爱因斯坦却拒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最合适自己的道路。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完全正确,因为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9年,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世纪伟人」。 2009年10月4日,「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受到诺贝尔奖评选为百余年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其他两位分别是1964年的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以及1979年的和平奖得主德雷莎修女。

试想一下,如果爱因斯坦选择去当以色列总统,施展他不熟练的政治手段,想来不会在政界有太高的成就,世界上也会因此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麦穗理论告诉我们,要去厘清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如何发展自己的长处,在面临选择时,精准评估自身优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能挥洒自己的独特价值。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