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去遭遇了什么让你觉得羞辱、受伤的事?或许,你想要赶快了解的,是羞辱创伤对自己现在的影响,以及想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赶快「好起来」。但我想要先请你,试着把你遭遇过,觉得受伤、脆弱,甚至带有着羞耻感、罪恶感的经验与记忆,写下来,或是对着自己说出来。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呢?面对羞辱创伤,当时的情景,会因为被他人对待或伤害的关系,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污点,
你过去遭遇了什么让你觉得羞辱、受伤的事?
或许,你想要赶快了解的,是羞辱创伤对自己现在的影响,以及想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赶快「好起来」。
但我想要先请你,试着把你遭遇过,觉得受伤、脆弱,甚至带有着羞耻感、罪恶感的经验与记忆,写下来,或是对着自己说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呢?
面对羞辱创伤,当时的情景,会因为被他人对待或伤害的关系,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污点,自己的被羞辱记忆。但是,这个记忆是被他人「扭曲过的」。也就是说,是因为我们以他人的观点为观点,以他人的感受为感受,而重塑了这个记忆本身。
这个记忆本身的「诉说权」,它是什么样子的,而我们遭受了什么,是怎样的感受与情绪,就这样,都钳制在他人的手上。
因此,去描述、理解自己到底经验了什么,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与情绪,而这又怎么影响了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自我疗伤的阶段,也是帮助自己理解:
当我们不说出来,我们无法拥有力量,去阻止施加创伤者。当这些是秘密,他们会以为自己仍然可以这么做。而「秘密」,会让这个羞耻感,继续留在我们身上,使得我们承担这些,变成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把这些羞耻感还给对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还有,这是一种「赋能」,是我们开始学会保护自己、开始给自己力量、开始去正视自己遭受过什么,以及当时我的感受与情绪是什么,我终于可以拿回来的证明。
在韩剧《少年法庭》中有一段话,直击我心。
这段话说的是遭受家暴的孩子、遭受情绪或肢体虐待的孩子,也是在说羞辱创伤的孩子。
他们停在那里,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他们是长大的人,装着幼小的灵魂,瑟缩在角落,永远长不成大人的样子。只能扛着大人的面具,勉强地过着每一天。
在写下这些事,理解这些事实,是帮助自己拿回公正的眼光,公平的对待自己;拿回自己被剥夺、不准发声的感受、情绪与想法;还有,拿回对自己的同理心,能对自己「自我悲悯」。
然后,让自己能够前进。
我见过许多个案对自己极为残忍。在描述自己的创伤记忆时,会很残忍地对自己说:「你活该,你就是没人爱,活该会这么被对待!」
接下来,深吸口气,我们一起走这段疗愈的路程。
路途中,不忘拍拍自己,对自己说:「你真的很勇敢,我陪着你。」
我们需要去看那些过去的经验。哪些是我们的真实,让属于我们的感受、想法等能够恢复,了解到自己遭受什么不合理的对待,并且理解那些恐惧如何影响我们。
开始第一步时,我想请你找一个让你觉得舒适、安全、安静的空间,你可以放置会让你舒服的抱枕,或是在书写时,手边放着可以安慰你的东西。一个小玩偶、小摆饰、纾压球、香氛精油、音乐等都可以。
当你觉得这个书写或是回忆过程让你觉得有些压力,就可以触摸、嗅闻、聆听、观看这些可以带给你安全的物品,提醒自己可以慢慢放松,安抚你的身心。
当你开始觉得安全、舒适后,你可以拿出你的日记本、笔记本,使用书写,或是拿出录音器材,用说的也可以。
接下来,你可以:
举例而言:
小琴一直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是不对的。她认为凡事就是应该靠自己,因为从她有记忆以来,她都被父母说是一个会造成别人麻烦、需求很多的小孩。
她想起(1)小时候有一次,她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跌倒了。当时膝盖出现了一个好大的伤口,一直流血。
她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邻居阿姨看到她的制服沾到了血、狼狈不堪,还一直哭,想帮她包扎,但是当时妈妈还没回家,她不敢让邻居阿姨帮她处理伤口,怕麻烦别人,被妈妈骂。
左邻右舍都劝小琴让阿姨包扎,但她还是拒绝,哭着回家等妈妈。
妈妈下班一回家,立刻气得跳脚,对小琴说:「我刚才到家楼下,邻居全部跑来说我女儿受伤,不让人包扎,因为怕妈妈生气。人家还以为我是多恐怖的妈妈,才会让女儿受伤,怕我怕到不敢让别人包扎,都是你不小心!」然后,小琴就被妈妈掌掴,还毒打了一顿。
她的哭叫,左邻右舍应该都听到了吧。
(2)小琴想起这件事,回顾当时受伤的自己,应该是又痛又害怕,怕自己伤口一直流血,但更怕妈妈生气。
当妈妈毒打她、大声骂她的时候,她的感受是既痛、害怕、丢脸羞耻又愤怒。妈妈让她觉得自己做错事了,而且重点是:不能做错事、不能让妈妈丢脸,至于她的伤口痛不痛,一点都不重要。
(3)于是,小琴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被在乎的,自己是不重要的、是会给人添麻烦的;而这世界上没有人会保护自己、会照顾或重视自己的感受,就连自己的妈妈也不会。
(4)所以,小琴下了一个决定:「我以后都要靠自己。我再也不要麻烦别人,包含我的家人。这样,我就再也不用遭遇这种可怕的状况,不再会因为期待而受伤,也不会因为自己受伤而遭受更大的怪罪与责备。」
小琴的委屈情绪,就被锁在这个过去中。
打开这个羞辱创伤后,当小琴愿意去感受那时候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如何形成对自己与他人的看法时,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步。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旁观者。看看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试着对他/她说些安慰的话,这就是自我悲悯的第一步。
(5)我们可以找个小玩偶,或是小代表物,当成是会让自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的替代物。而长大后的自己,可以试着对有这个经验的自己说:
「你一定吓坏了吧!那时候的你,一定又痛又难过。你好希望妈妈可以照顾你,也好伤心妈妈这样对你。可是,你知道吗?那不是你的错,那真的不是你的错。」
然后,我们可以拍拍、摸摸,甚至拥抱一下小时候的自己。
这,就是开始复原、疗愈的第一步。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