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例如有位朋友请你帮忙,晚上6点替他去机场接大老远从乡下飞来的姑妈。你最不想做的就是这种事了,在交通尖峰时间杀出重围到了机场,然后努力跟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天,还不能让她觉得接待不周。事实上,你根本希望她没来。你替自己找理由:「嗯,朋友总归是朋友。换作是我,他也会帮忙的。」但转念一想,不免又烦躁起来:「但我从来都没有要他帮我接过人啊!我总是自己去接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例如有位朋友请你帮忙,晚上6点替他去机场接大老远从乡下飞来的姑妈。

你最不想做的就是这种事了,在交通尖峰时间杀出重围到了机场,然后努力跟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天,还不能让她觉得接待不周。事实上,你根本希望她没来。

你替自己找理由:「嗯,朋友总归是朋友。换作是我,他也会帮忙的。」但转念一想,不免又烦躁起来:「但我从来都没有要他帮我接过人啊!我总是自己去接。他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呢?他老婆也可以呀!」

这种时候,每个人都会想: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真正意愿正在与童年所受到的训练发生拉扯,而且你还发现,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应付这种情况的办法。

你还能说什么?

如果说「不行」,朋友会不会觉得伤心?他会不会再也不喜欢我?他会不会觉得我自私?

然而若我说「行」,那么以后常常遇到这种事怎么办?我是不是笨蛋?还是说,这就是与他人相处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们会考虑到如何因应他人的各种问题,都是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立场不同所引起的。我们想做某件事,可是朋友、邻居或亲戚却理所当然地以为、期待、渴望,甚至操控我们去做别的事。

而你内心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因为:

● 你虽然想依自己想要的去做,却又担心朋友不认同。

● 你担心自己也许错了。

● 你担心自己的我行我素说不定会伤害到朋友的感情,而让朋友离你而去。

● 你担心依自己想要的去做的理由并不那么「合理」。 (你的腿没断,也不忙,为什么就不能去机场呢?)

● ……

这种极为糟糕的情感状态,就是你在小时候不依他人意愿去做时习得的感受。

从小,我们的内心就习惯了被人操控,儿时受到的训练,压抑了我们天生强而有力的自我,于是我们会利用反操控来因应自己的沮丧。

然而,带有操控性的回应方式是徒劳且反覆的。带着操控意图与成年人打交道,跟面对小孩子并不一样,假如你透过情感和观念来摆布成年人,他们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模式反操控你;要是你再一次反操控他们,他们仍然可以再反操控你……以此类推,周而复始。

比如说,在你竭力推托去接朋友的姑妈时,尽管你说出的话可能比平时要微妙得多,但听起来仍然显得很纠结,就像以下这段对话:

你:天哪,哈利!那时我都要累死了。

(试图让哈利产生内疚。潜台词是:「谁会让一个累坏了的朋友去塞车的路上受苦?」)

哈利:老太太来到一个陌生的机场,又没人接,真的会害怕。

(试图让你产生愧疚。潜台词是:「只因为自己累,就让一位老太太去担惊受怕,这是什么样的人啊……」而你心里则想:「这个老太太究竟来做什么?她都跟乡下的蚊子一起生活了五十年,耐力绝不会差!」)

你:唔,看来我真得拼一下才行啊……

(试图让哈利产生歉疚。潜台词是:「要是你让我去,我身体吃不消。」而哈利则想:「不过就是脖子酸痛嘛,以前你也这样过,又不会要你的命!」)

哈利:如果我去接她,起码要七点半才能到。

(暗示你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潜台词是:「我到那里的路程比你远得多,也困难得多。」而你则想:「谁知道他在哪儿?在做什么?很可能他现在离机场比我还近呢!」)

这种「操控——反操控」的拉锯很可笑,因为不管谁去机场,都不是取决于你的意愿,而是看谁能让对方更内疚。

与他人进行这种交流的结果,往往以你的沮丧、生气或焦虑收场——尽管你曾竭尽全力去避免经历这些感受。假如没有成熟的自我肯定途径来宣泄,最后,你就会透过言语争吵或敬而远之的模式,将情绪发泄出来。

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

这种未加解决的内在回应冲突,介于我们的正常需求、儿时观念和习惯训练之间,结果带来了让我们真正痛苦的抉择:

● 我们要照着别人的意愿行事,而让自己沮丧、郁闷、失去自尊吗?

● 我们要一气之下依自己的意愿去做,而使别人疏远自己吗?

● 我们要避开冲突,在制造冲突的人面前逃之夭夭,但那样也会失去自尊吗?

变得够强势自主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须了解,假如你不容许,没有人能操控你。

为了防止他人操控,我们要明白人们是怎样试图进行操控的。他们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以及抱持的什么想法,足以操控你的情感和行为?

尽管人们用于操控的言语和方法无穷无尽,但在对于低自我肯定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中,我还是观察到一些最常见的操控性期望。许多人对于自我和他人,都有这样的期望,除了我所治疗的对象,一般人也会有由期望而引发的操控行为。这些天真的期待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否定了我们人类独具的品格和自尊。

若我们跟那些操控者一样,对自我也有相同的期望,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品格和自尊,放弃了决定自己人生的责任,放弃了掌控自己行为的权利,而听任他人摆布。

这些理所当然的观念,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不依赖「愤怒──敌视」和「惧怕──逃避」的反应本能。

他人操控我们的大部分伎俩都是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却跟我们身为情感稳定的健康个体所拥有的自主权利,直接产生了抵触。跟其他人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侵犯自己的权利。

我们的自主权,是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健康地参与任何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框架。个体的自主,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同情、热情、亲密和爱等积极关系的基础。若人们无法表达自我,信任将被怀疑取代,同情会演变成冷嘲热讽,热情和亲密也将消失,而我们所称的「爱」就会变得酸楚,难以持续。

许多人都不敢表露爱和亲密,因为他们认为真情会被践踏,他们没办法面对拒绝。我喜欢这么想:

接下来,我将逐一阐述「掌握人生主导权的10大自主法则」,以便说明我们对于自己的幸福负有责任,解释我们是如何接纳自己的性格,也因而限定了别人对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期望。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自主法则就是,自己的价值要自己决定。其他法则都是由这点衍生。我也将带领读者了解,在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是如何允许他人侵犯这项权利,操控我们。

在此,先列出这十项人生自主法则。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