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内疚感,来自过度的责任感。而这一份责任感并非来自现实的可达成性,而是来自道德伦理上的高理想、高要求,达不到时还会发生「道德性焦虑」,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说的,来自「超我」的压迫。通常有这种高理想高自我要求的责任感,从原生家庭的塑造开始,个体就被不断地归咎责任,不分青红皂白、
过度的内疚感,来自过度的责任感。而这一份责任感并非来自现实的可达成性,而是来自道德伦理上的高理想、高要求,达不到时还会发生「道德性焦虑」,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说的,来自「超我」的压迫。
通常有这种高理想高自我要求的责任感,从原生家庭的塑造开始,个体就被不断地归咎责任,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发生任何的问题,家庭就会归咎于小孩身上,甚至把身为父母的责任,也一并地归因于孩子没有办法帮父母去处理和解决。
在年幼无知的情况下,孩子是没有办法去真正地厘清究竟什么是「责任」、问题又该是谁的责任、谁才是真正需要担负的人。只是如此被理所当然地要求,自然没有办法客观合理地去面对所谓的「责任」。
这种情况下,当产生不符合别人期待中的理想模样、无法满足别人需求,「内疚感」就会在大脑自动化产生。这是属于神经系统的反应,被自身瞬间触发的内疚感捆绑,动弹不得,无法自拔。
尔后,成长过程中,只要遇到需要立下界限的时刻或情境,「内疚感」便来自动破坏可以立下界限的权利,仿佛谁都可以说「不」,唯独你不行。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大部分来自从小就被要求不可以对家人的需要漠不关心,只要是家人的需求,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关怀、热心帮助,并且要时时刻刻体贴家人。
万一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因为自己对于家人的剥夺或侵占感到不悦,或产生质疑,即被家人、长辈训斥,仿佛有任何一点不悦、不愿意,就是一个十足坏心的人,也是一个对家庭无情无义的人,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换句话说,在这个家,你没有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更没有拒绝的空间。
所以,你势必会相当的混乱,对于自己所产生的感觉和情绪,也变得十分混淆,不敢认同自己,深怕自己成为家人口中说的那种邪恶之人,于是拼命要自己热心助人,也要时时刻刻体贴他人,为他人着想,这等于是你生命的崇高目标和理想。
在这样的自我约束和框架下,你无法回到现实客观的情境中,好好思辨和分析出哪些情况是自己有能力也有意愿付出的,哪些情况已经到了被绑架和被滥用的程度。只要一牵扯到心中对自己的质疑和批判,你就无法冷静地思考和辨识,受内心一堆谴责的话所支配和左右。
从小就被一堆道德教条制约和控制的你,根本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没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你而言,当然非常倚靠那些长期被灌输的「正确道理」,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训诫。而最大的训诫,莫过于
要能成为一个不让人感到自私的人,首先需要任何要求都接受,不问个人的感受和意愿,全心全力为别人付出,让别人觉得,只要他们有需要,你就必在他们身边处理和解决。他人若有任何困难或是想撇开责任,你也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来,让他们因为你的承担,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得以平息。
如果你非人,那或许做得到,因为AI没有感受和需求,也不会觉得疲累和倦怠。若你是人,而你又希望自己办到绝对的付出,没有任何考虑到自己,也不要感受到自己,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极度「去人性化」,把自己当机械或是工具,听到命令就去执行,没有任何私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有讨好倾向吗?」立刻检测:https://pse.is/3zf8wd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