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各有自己的人生观,也就是说,有自己的使命方向、人生态度、独到做法。因此,大家会找出那些可加强自身信念的情况,忽略那些不符自身信念的状况,这种倾向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bias),已有大量文字论述。俄说家
人人各有自己的人生观,也就是说,有自己的使命方向、人生态度、独到做法。因此,大家会找出那些可加强自身信念的情况,忽略那些不符自身信念的状况,这种倾向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已有大量文字论述。俄说家托尔斯泰(Leo Tolstoy)在《托尔斯泰艺术论》一书中写道:「人好不容易做出结论,而那结论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他们教给别人的,是他们打造人生的基础,此时假如有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逼得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结论有误,那么多数人,不仅是聪明人,能理解科学、数学或哲学难题的绝顶聪明者也包括在内,也鲜少会认清那件事实。」
我大半辈子信奉以下的人生观: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我无视于状况有改变的可能。记得在 iPEC 人生与领导力潜能训练期间,我谈到自己的其中一项人生观(「人生很苦」),然后某位指导教练问我:「假如人生不苦呢?」我应该是这么回答的:「是啊,人生要是不苦,多好。可是,人生很苦,所以这问题不重要。」现在,我这么写着的时候,已能猜出她听到我的回答后,心里在想什么。她的想法或许同于我听到共事者说出类似回答后,我内心浮现的想法。
我对于iPEC最感激的一点,就是让我的眼界大开,看清我就是人生中的冲突源头。上完第一个为期三日的周末课程,我有了崭新的希望。我慢慢开始把局限自我的旧守则给冲走,转而接纳新守则:「我学着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因此我能获得成长。」就在此时,我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我不再阻碍自己,不再是内心冲突的源头,我的工作带来回报与成就感,职场关系获得改善,工作表现一飞冲天,达到的成效之高,前所未有。
不过,我必须先认清,我的人生守则没有帮到我,反倒是我一辈子都被守则捆绑住!为了控管守则、禁用守则、消除守则对我的控制,我必须先认清守则以及守则引发的行为。
我的其中一条守则是:「人类烂透了。」如果站在行为角度去解释我为坚守该信念而产生的行为,那么解释的内容应该会是这样:「我自然而然预期人们会表现出最坏的一面。」于是,我难以信任他人,我偏好竞争甚于合作,我预期人们会设法得到我愿意让他们得到的东西,所以长久下来,我的防卫心很重。别人对我好,肯定表示他们有想要的东西,或背后隐藏着企图。才不会有人做出利他的事情,都是在做利己的事情。
练习的重点在于认清我们是把自己关在哪些界限里。亚宾泽协会(The Arbinger Institute)的《和平无关颜色》(The Anatomy of peace)一书即讲述我们以此方式为自己打造箱子:「我可以尽心尽力设法建立人际关系,但假如我是关在箱子里努力,那么帮助就不大;假如我是关在箱子里努力学习,那我最后只会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假如我是关在箱子里努力教学,那我只会引起听者反抗。」
最终,每个人都必须决定自己的人生守则是否帮得了自己。所谓的帮得了自己,就是要确认守则是否健全又正面?是否符合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守则有所设限或是负面的,因而在人生中不再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必须做出有意的选择去改变守则。否则的话,可能一辈子都被守则给捆绑住。人生守则的管理如同冲突控管,所以一开始要先认清自己的守则是什么。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