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会于2000年在其网站上刊登文章指出,现在学生的平均焦虑程度比过往50年都要严重,而原因有数百种。首先,我们的大脑先天不适合每天接收大量资讯。在2018年,市调公司尼尔森发现,美国成年人每天至少花11个小时在社群网站上头。除此之外,在2016年,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也指出,现代人在每天淸醒的时间接触了34GB的资讯量,而且都未经筛选和整理,无法转换成有用的知识
美国心理学会于 2000 年在其网站上刊登文章指出,现在学生的平均焦虑程度比过往 50 年都要严重,而原因有数百种。
首先,我们的大脑先天不适合每天接收大量资讯。在 2018 年,市调公司尼尔森发现,美国成年人每天至少花 11 个小时在社群网站上头。除此之外,在 2016 年,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也指出,现代人在每天淸醒的时间接触了 34 GB 的资讯量,而且都未经筛选和整理,无法转换成有用的知识。这些都是不带个人色彩的数位内容。
这个警钟眞是令人惭愧。而我们体认到,尽管大家在网路上的交流非常频繁,但也更加孤独、焦虑。千禧世代是所谓的数位原住民,但容易感到寂寞。
八年级时,我得到第一支手机,而上面有个游戏叫贪食蛇。接着我迷上黑莓机的打砖块游戏。现在我手上握着有线条光滑的 iPhone,并在蕴含无限可能的 AppStore 上找寻资源。为了取悦我们,市面上永远不乏类似的软体和游戏,但我们却因此付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注意力。现代家庭用餐时,每个人只管把脸埋在手机里,而不愿多多交流。
3C 产品渐渐抢走我们的注意力。为了取悦我们,它们不断更新设计,让我们摆脱不了。相较之下,谁想去接触不完美又不讨喜的眞人?科幻小说家都警告过,如果没有自觉、不够小心,机器就会控制人类的日常生活。归根究底,网友比较好应付,现实中的人要靠相处。
在网路世界中,大家都只想分享最美好、最値得庆祝的生活片段。我们认识彼此的唯一方式,就是透过最受欢迎的贴文和照片。网友只会看到光线最美、穿着最有风格的自己。而我们也只想贴出最洗练、最风雅的文句。总之,每个人都花许多时间在打造出精雕细琢的网路形象。
在个人档案上,我们会端出最体面的形象,也争相成为名人的头号粉丝。在网路上,我们不切实际地互相比较,无情地批判自己和他人。 「眞希望我的发型也那么好看」、「多希望我的恋情也和他们一样」,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内心独白,眼中只有他人精挑细选的形象,而忽略完整的自己。
数位资讯唾手可得,又会令人上瘾。只要我们有「闲暇时间」,就想不断滑手机。我随时都想拿起 3C 产品,症状非常严重。我时常误以为自己的手机铃声响了,但其实是路上的其他杂音,而大脑总是下意识地叫我拿出手机,以免漏掉重要事项。
《至善》(Greater Good)杂志的专栏作家贝尔顿(Teresa Belton)博士认为,做白日梦时,就是在享受沉默、停顿和静止的时刻。远离喧嚣又杂乱的世间,脑袋淸空,就可以尽情挥洒创意了。但我们现在没有无聊的时间,有大量的内容要消化,有一打的朋友要传讯,还太多的八卦要跟对方讲。
这不是新闻。在 1980 年代,加拿大学者研究电视如何影响观众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而这两个特质跟同理心息息相关。他们发现,长期看电视后,扩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的能力就会减低。如今我们的口袋里就有最功能强大的电视。
现代人随时都能收到精彩又丰富的内容,但最直接的副作用便是焦虑。除了资讯超载外,我们还会进行两败俱伤的比较游戏,连无聊的余裕都没有。我们自以为在抄截径,却疾速驶离正常的人际交流公路。
教育心理学家玻芭(Michele Borba)博士在《我们都错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一书中说,焦虑增加,同理心就会减少,她称此为「同理心差距」。她提出强有力的证据,指出这种差距正在扩大。这个因果关系很好理解:越操烦自己的事,越没有心思关心别人的处境。
理解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朋友间也要经历痛苦与挣扎,感情才会深厚;光点两下萤幕是办不到的。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善意,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不是营养品或止痛药,而是治愈世人创伤的关键药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shikong123678 备注: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eiquming.com/1002.html